第27部分(第2/4 頁)
又將太湖南的湖州、嘉興二府劃給浙江,這才形成了江浙共湖的局面。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魚蝦肥……”
“太湖美,美就美在食客嘴,碧螺飄香黿頭渚,蓴菜三白勝西湖……”
這一日,一男一女兩個外地人來到太湖,在湖畔問一漁翁,男的道:“老伯,請教,這太湖水面廣闊,不知以何為勝?”漁翁笑笑道:“黿頭渚景好,碧螺春茶好,湖三白味好,太湖石通體都好。”男的道:“老伯,這黿頭渚是太湖第一勝景,這個我有耳聞,碧螺春是綠茶中的名品,已享譽盛名一千多年,這個我也知道,太湖石如雷貫耳,早就聽說,但你口中的‘湖三白’是指什麼呀?”漁翁笑笑道:“這湖三白嘛,說的就是我網中的白魚、白蝦和銀魚。”那男人上前一看,見網中三樣東西雪白耀眼,蹦蹦跳跳,平生見所未見,饞得涎水直流,恨不能馬上烹來享用。
方詩育提起伊願衣領,叫道:“伊大哥,你不要叫‘太湖三白’把魂勾走了,我們向老伯買一些,請老伯代為烹煮如何?那流涎水的人正是伊願,伊願道:“好,大好,太好。”方詩育道:“老伯,我給你三兩銀子,你把這些魚蝦代我們烹煮好的。”那老翁一聞三兩白銀,頓時欣喜異常,接過銀兩道:“姑娘稍等片刻,我叫老伴馬上起火燒製,你們先品一杯我們的太湖碧螺吧。”《明史》載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只有45兩白銀。明時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一石約為現在的公斤,按照今天的市價,可以推算出在當時一兩白銀差不多等於現在六百塊左右,用將近兩千塊去買那漁翁的幾斤太湖三白,雖然太湖三白價值不菲,但也不值三兩白銀,那漁翁豈能不喜?
二人接過漁翁剛泡的碧螺春,但見茶葉迅速沉到杯底,旋即展葉吐翠,芳香撲鼻,不禁深吸一口,香氣瞬間通達四肢百骸,全身八萬四千個毛孔,無不舒服至極。那漁翁道:“小哥兒,你可知咱們這碧螺春有何奇特之處啊?”伊願道:“這個晚輩不知。”漁翁道:“咱們這太湖碧螺,殺青工藝要求甚高,要做到‘幹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不管你是用滾水還是溫水沖泡,都能迅速沉到杯底,即使你先在杯中裝滿了水,再放茶葉,也仍然可以快速沉底,因此,咱們這碧螺春嗎,比起那杭州西湖的龍井,實在是隻高不低的,只不過杭州人耍賴,不服輸罷了。”
伊願在杭州求學三年多,早將自己看成了一名杭州人,此時聞知漁翁之言,不服氣道:“這太湖碧螺固然不錯,但咱們西湖龍井名聲總還是響亮一些。”那漁翁道:“你這哥兒是杭州人嗎?”伊願道:“算得上半個杭州人。”那漁翁道:“你年紀尚輕,閱歷不夠,你不過才第一次品我們的太湖碧螺,你要是再品兩次,從此後喝你們那西湖龍井便味同嚼蠟。”伊願道:“這,這…”那漁翁老伴搬出一張矮方桌,放在岸上,捧出三盤魚蝦,燙了一壺燒酒,招呼道:“小哥兒姐倆,快來趁熱吃新鮮。”方詩育見伊願不服那老翁說碧螺勝過龍井,兀自氣鼓鼓惱怒,笑著道:“伊大哥,碧螺好龍井也不錯,不要爭了,快來品嚐太湖三白。”伊願一見美味,早把勝負拋至九霄雲外,挾起一塊白魚肉送入嘴中,但覺那魚肉鮮嫩軟滑,色香味三佳,不禁嘆道:“想不到世上竟還有如此美味。”那漁翁坐在船頭,叼起一杆旱菸,微微一笑並不接話,神態悠閒自如,似是早就司空見慣一般。
二人美美大吃一頓,方詩育謝過老翁夫婦,伊願道:“老伯,下次你到我們西湖品品龍井。”那老翁笑道:“有美酒不用糟糠,有魚肉不用豆腐。”氣得伊願停住腳步,直想一把抓住老翁將他帶到獅峰品嚐龍井。方詩育見伊願孩子氣濃厚,笑著勸道:“伊大哥,解毒要緊。”伊願方氣鼓鼓上了船頭,再不和老翁說話,那老翁搖動棹櫓,也不理會伊願,怡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