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5 頁)
倫比亞大學的校友,還因為他對神秘的東方世界有著濃厚的興趣。
在紐約,他算是美國人中的親華派。
彼得遜律師托熟人找了一家破舊的小影院,看完了林子軒帶來的《上海假日》。
他驚歎於中國電影的成熟,不亞於美國電影,而且電影中上海的風景名勝,人文景觀讓他痴迷不已,更別說其中的愛情故事了。
彼得遜律師並不熟悉好萊塢,他代理的案子大多是紐約當地的民事案件。
不過他還是從以往的客戶中找到了一個人,此人叫做沃爾什,原本是紐約的一名舞臺劇演員,後來轉入了電影行業。
紐約有著著名的百老匯大街,這可是美國的戲劇藝術中心。
20世紀初,紐約人在百老匯大街兩旁建起戲院,豐富多彩的舞臺演出很快就成為這座迅速成型的大都會吸引人的亮點。
很多美國演員在未成名前都在百老匯演出,尋找機會,這是一條進入電影圈的捷徑。
沃爾什就是如此,他在1914年成為了大衛格里菲斯的助手,並且在《一個國家的誕生》中扮演了殺死林肯的兇手。
大衛格里菲斯可以說是美國二十世紀初期最偉大的導演之一。
他拍攝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是美國電影早期的兩個無法逾越的高峰,各個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同期的其他電影。
他創造了很多電影拍攝手法,比如近景和特寫畫面、大全景、狄更斯式平行剪輯、懸念保持、圈出、自然的表演等等。
他擅長拍攝史詩電影,大製作和大場面,當然也花費了大量的資金。
他拍攝《一個國家的誕生》耗費了50萬美元,而《黨同伐異》更是花費了190萬美元。
這是什麼概念?
在中國拍攝一部電影只要上千塊,就算是《上海假日》也用不到一萬塊。
按照好萊塢的拍攝成本,《上海假日》只能算是低成本電影。
當然,這和中國演員的片酬不高,以及消費水平低有直接關係,但也說明了中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存在著極大的差距。
拍攝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電影的精彩程度,想要拍攝好看的電影,只能增加投入。
在1919年,格里菲斯和好萊塢其他幾位著名人物,包括查理卓別林、瑪麗璧克馥和道格拉斯範朋克一起創立聯美電影公司。
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
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
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要租用場地,沒有自己僱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
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採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
在彼得遜律師的介紹下,林子軒見到了沃爾什。
沃爾什原本是名演員,後來在格里菲斯的指導下轉行做了導演,正在籌劃拍攝自己的新電影,他對林子軒等人並不熱情,對來自中國的電影也沒什麼興趣。
他認為中國電影就是在臉上塗抹上油彩,在臺上雜耍的片子。
他說的是戲曲,也是中國早期拍攝的電影。
沃爾什的表現也是此時大多數美國人對華人的態度,想要改變他們的觀念,就要拿出真材實料來。
在彼得遜律師的極力推薦下,沃爾什勉強答應觀看一場中國電影。
《上海假日》的高水準讓他吃驚,雖然電影在拍攝手法上過於古板,色彩和光線的運用也很差,在佈景上甚至可以說是粗製濫造。
但總體來說,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如果加上一些中國電影的噱頭,應該能賣上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