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5 頁)
第三十章 理想主義者
歐陽予仟給北平的《晨報》和魯訊都寫過信,想要和《雷雨》的作者見上一面。
這些信件最終被轉交到了馮程程的手裡。
作為一個青年女學生,一個話劇愛好者,歐陽予仟的名字她還是聽過的。
這可是話劇傳入中國的代表性人物,是最早一批進行話劇演出的演員。
於是,她給歐陽予仟寫了回信,在表達敬意的同時,也說明了《雷雨》作者不願意出面的苦衷。
歐陽予仟出身官宦人家,理解大家族的為難之處。
從《雷雨》這出話劇的細節描寫就能看出作者的出身,不是官宦家庭,就是商賈之家。
不過他沒有放棄,而是離開南通,前往北平。
他在南通的工作並不順利,雖然開辦了南通伶工學社,興建了更俗劇場,可以帶著學生進行實驗性質的演出,可離他的理想相距甚遠。
他想對戲劇進行一番改革,加入新的元素,但遭到了當地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導致演出無法正常進行。
這讓歐陽予仟認識到,想要達成他心中的想法,必須要有開放自由的創作環境,南通這座小城太過封閉保守了。
在中國只有諸如北平和上海幾座大城市符合要求,也有能夠接受新穎藝術形式的觀眾。
他原本還在猶豫,不想放棄這幾年的心血,可當他看到《雷雨》的劇本之後,就知道必須要做出決斷了。
在這個大變革的年代,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理想主義者。
在北平,他見到了馮程程。
歐陽予仟用自身的經歷和豐富的專業知識來說服馮程程,想要拉這個女學生入夥,成為話劇演員。
他是有私心的。
很明顯,馮程程和《雷雨》作者的關係不簡單,只要馮程程成了話劇演員,那麼以後還會缺少好的話劇劇本麼?
他當年在日本組建春柳社,回國後又參演了無數話劇,最後成為了老師,教授戲曲表演,十幾年的演藝經歷有無數的好故事可講。
女孩子最喜歡聽八卦和爆料,馮程程也不例外。
歐陽予仟的故事就是話劇在中國發展傳播的歷史,而她有幸聽到了最真實的內幕訊息。
作為回報,她帶著歐陽予仟來到了上海,把他介紹給了林子軒。
林子軒對這位話劇界的前輩頗為尊重,但他不會參與其中,一個是家庭的關係,還有就是這個時代的話劇提倡“以非營業為目的”的演出。
什麼意思呢?
就是大家演出話劇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傳播思想。
1921年春,民眾戲劇社在上海成立,發起者是汪優幼,主要成員有沈燕冰、鄭震鐸、陳大北、熊佛錫等13人。
劇社“以非營業的性質,提倡藝術的新劇”為宗旨。
同年5月創辦了中國較早的戲劇刊物《戲劇》,這份刊物發行量極少,算是民眾戲劇社的內部刊物。
他們認為看戲作為消遣的時代已經過去。
他們肩負的責任有兩重:一重是改造戲劇,一重是改造社會。
並且提倡“民眾戲劇”的概念,批判舊劇和文明戲的弊端,改變文明戲商業化、庸俗化的傾向,提高戲劇的藝術質量和教育作用。
按照林子軒的理解,這些人認為只要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理想,就能搞好話劇。
這讓他想起後世在電影圈內有關文藝片和商業片的爭論,那些拍文藝片的導演恐怕都是理想主義者。
當然這個理解有些片面,但這就是現實的情況。
參與戲劇社的都是話劇的愛好者,他們來自學校、報社、銀行等各行各業,抱著一腔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