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5 頁)
磅的大馬林魚。
大魚拖著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
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
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
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
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在美國人看來,這是一部具有象徵意義的作品,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
小說透過對這個人物的描寫,讚揚了具有頑強意志力,不屈服於失敗的人類,揭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
體現了人類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總之,似乎要把所有的溢美之詞都強加在這部小說之上。
季鴻明這才發現他雖然在美國生活了三年時間,卻根本不瞭解美國人的性格。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中庸之道,提倡君子之風,和美國這種鼓吹競爭意識和永不屈服精神的國度截然不同。
在他看來沒什麼意義的小說,卻被美國人讚譽有加。
這是兩個國家民眾觀念的不同,那麼為什麼林子軒能夠寫出這樣的小說呢?
在季鴻明眼中,林子軒就是一個喜好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是他最看不起的那類人。
他最近沒有關注國內的文壇,也不知道林子軒寫了新詩的事情,就算是知道,他也會認為那是個和林子軒同名同姓的傢伙。
然而,正是這個他看不起的林子軒,卻寫出了一部令美國人稱讚的小說。
這讓季鴻明覺得沮喪不已。
在冷靜下來之後,他發現美國人正在尋找《老人與海》的作者,似乎這個作者在發表了作品後就消失不見了。
最先刊登《老人與海》的是位於波士頓的《大西洋月刊》,不過這家雜誌也不知道作者的下落。
他們給作者的稿費被退了回來,後來《大西洋月刊》的編輯還按照地址到紐約找了一趟,發現地址那裡早已住上了其他人,沒有人知道作者是誰。
作者的名字也很怪異,是個很難拼寫的單詞,甚至有人認為是作者胡亂編造出來的。
一場尋找《老人與海》作者的活動被髮起。
有不少出版社想要找到作者,來出版這部《老人與海》。
在紐約,有些出版社的職員還隱約記得曾經有個年輕的黃種人來到出版社,想要出版他的小說,那本書似乎就是《老人與海》。
於是,《老人與海》的作者可能是亞洲人的傳言出現了。
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其他亞洲國家的人?
按理說,報紙雜誌上這麼長篇累牘的報道,《老人與海》的作者應該能夠看到,可至今還沒有人聲稱自己就是作者。
季鴻明看著報道,眼下只有他一個人知道《老人與海》的作者是林子軒。
他想著自己的處境,心中掙扎不已。
第四十八章 僥倖之心
季鴻明回到宿舍,翻找起來。
最後,他從堆在牆角的一摞廢文稿中翻出了去年翻譯《老人與海》時的草稿。
他還記得當時的情景,他一邊翻譯,一邊嘲笑林子軒的文筆之差,完全不是寫小說的材料,真是浪費他的時間。
草稿上寫著不少外國的地名和魚的種類,有中文也有英文。
那是他查詢資料留下的痕跡。
雖然看不起林子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