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3 頁)
學的終結,但小說卻怎麼也消亡不了。我想,這難道不意味著,除了小說之外,還尚未找到帶有這種全能感覺的裝置嗎?
後記
本書是將我迄今為止所撰寫的有關村上春樹的所有文章幾乎悉數收錄的一本文集。
自從在電腦上工作之後,這種操作變得非常地簡便易行了。用“村上春樹”一詞在硬碟裡進行搜尋,一下子蹦出來近兩百個文件。依次閱讀後,只從中擷取出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條理性的評論,整合一冊便大功告成了。
即便如此,在聽到“不想用單行本的形式出一本村上春樹論嗎”這一要求之前,我還不知道,自己就村上春樹已經寫下了足以成冊的文章。
我的本職工作就是文學研究,所以,此前也不是沒有撰寫過作家評論。關於阿爾貝?加繆,我以前就曾寫過相當冗長的論考之作,還受人之託,寫過高橋源一郎論。不過,真正的作家評論也就僅限於上述兩本吧,其餘的就是零零星星的書評罷了。
儘管是一個與作家評論無緣的人,但唯獨關於村上春樹,卻非常例外地寫了數量龐大的文章。當ARTES出版社的鈴木先生告訴我“足以編成一本書”之後,我自己才察覺到了這一點。
收錄在本書內的文章,除了幾篇屬於刊登在媒體上的文稿外,其餘都是寫在部落格上的東西。
部落格的好處就在於兩點:因為沒有字數的限制,一是可以任意地離題發揮,二是如果中途寫不下去了,就那樣戛然中斷也無妨。所以,在本書收錄的文章中,也可以隨處見到因離題太遠,最終在不得要領的情況下慘淡收筆的情形。
但我又認為,難道不是也存在著某些只能採取那種寫法(即使不是如此,至少也是採取那種寫法更為貼切)的主題嗎?
小說也許就是那種屬於例外的主題之一。
在小說中有兩種向量在同時發揮作用,一種是使得故事完結、形式完善的向量,另一種是把故事的架構加以解體,在混沌中碎裂散落的向量。而小說恐怕就建立在指向秩序的力量和指向混沌的力量間,所產生的劇烈糾葛的平衡之上。指向混沌的###越是強烈,故事的結構就越是堅實而端整,而指向秩序的向心力越是強大,那麼,故事就越是會產生扭曲和裂紋。優秀的小說總是讓秩序和無秩序保持抗衡狀態,從而用那種緊張感來###讀者。
就像本書也反覆強調的那樣,在村上的作品中總是發生著“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我想,瀰漫在村上文學中的這種“不可發生的性質”,或許就是小說從誕生的瞬間起就帶有的原初性質吧。
發生“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從死者那裡收到資訊、“青蛙君”在門口等候、羊男突然駕到。小說人物被棄置在依靠日常的邏輯、算盤和處世之道等所難以應對的荒謬而慘烈的境遇中。儘管如此,主人公們好歹算是倖存了下來,讓讀者們安心地舒了口氣。
我們之所以安心地舒了口氣,是因為我們知道,那種“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其實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深諳這一點,只是佯裝不知罷了。
我們平時總是把小說分為“富於現實性的小說”和“充滿幻想色彩的小說”這兩個大類,在一種雖然安全但卻無聊的和諧狀態中閉目假寐。這是一種事先就設定好的和諧狀態,即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就不會發生,而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才會發生。
而優秀的小說卻冷不防把這兩者捏合在了一起。
日常性與非日常性在不知不覺之間架起了橋樑,而作家的才能就發揮在這種技巧的精妙上。無疑,村上春樹在使用這種技巧上堪稱天才。
創作現實性小說的人不在少數,創作異想天開小說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創作具有現實性而又異想天開的小說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