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第1/2 頁)
「若是再加,等百年之後,恐怕要佔大寧一成的耕地了。而我國收稅,都是按每年朝廷的用銀收稅,也就是說,地少了,但稅銀不變,那這些稅銀該往何處收?」
「司大夫說的沒錯,此是學子之福,卻是百姓之禍,陛下,此事不利大寧千秋。」
唐林的一番話讓司言然的神情巨變,這事要是這樣下定論了,那麼自己日後的官途就毀了。
而其他官員更是心緒複雜,終於又有幾個臣子站出來了。
「幾位尚書說的也太過危言聳聽,唐尚書,你說的這些可有依據?陛下,此事有利於陛下收攏學子之心,使得天下學子心向陛下,還望陛下決斷。」司言然自己進言。
「唐尚書,你之所言,可能拿出依據?」紀宇澤問道。
這是他登基後的第一次朝會,所以他想要儘量做的好一點。
本來,他可以直接順著老師的話說,將此事揭過,但這樣一來,民間恐怕會出現各種閒言碎語,特別是此事的得利者們,會心有不甘。
可這件事,決不能同意。
「自然有依據,陛下,三日後,臣願與司大夫一同前往太學辯臺一辯,朝臣、學子、百姓皆可一觀。」唐林說道。
吳尚書看了眼自己以前的下屬,嗯,看來這次是真的氣急了。
不過唐兼之的一張嘴,堪比以前的辯家,而且他既然能拿出來,那就說明一定有,現在要擔心的怕是那些人吧!
勛貴、武將還有皇親看著唐林,兩眼泛光,剛開始他們大多不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但是聽唐林一說也就明白了,可嘴巴又不會說,這下好了,有能說的來了。
大多數世家子臉色一變,這件事要是真的上辯臺的話,無異於公開處刑。
而且這樣一來他們後續的計劃就用不上了,他們也知官家不會同意這件事,那些老臣也會說幾句。
所以他們打算操縱學子鬧事,學子一鬧,為了平息學子們的怒火,官家也不得不認。
可現在唐兼之居然想要上辯臺,這樣一來,他們最多引導學子們鬧辯臺,或者唾棄唐兼之。
另外幾個世家子弟看著這些,心中微微鬆了口氣,當初家裡人提出這事的時候,他們就不認同。
但這是家族,生養他們的家族,而且一旦被家族厭棄,他們所能得到的東西,怕會變得極少。
所以他們現在做的就是不言不語,冷眼旁觀,兩不相幫。
司言然的心開始慌了,他現在陷入了兩難的地步。
答應,就等同於三日後他必須前去太學辯臺,雖然還未戰,他卻心生怯意。
可若是不答應,那就認同此事站不住腳,日後再無提起的可能,而且家族也不會輕易放過他的。
於是他說道:「好,辯就辯。」
紀宇澤見他同意,鬆了一口氣,老師的口才在政事堂他見識過的,他不擔心,只是他怕學子們太過激動。
「三日後正好休沐,朕會派人清理辯臺,定個時辰,就辰正吧!此事定要記下,讓全國百姓知曉才是。」紀宇澤說道。
如此,散朝。
政事堂,新帝和老臣們吃茶,邊吃邊看唐林,終於紀宇澤沒忍住,問道:「唐卿,對於三日後,你有什麼打算?」
「以事實相辯,官家,百姓並非愚人,而學子中自有熱血在。」唐林說道。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先寫個告示,至少得讓百姓知道前因後果,省的到時候人云亦云,也可以讓學子們先行爭辯起來,不是嗎?」
「沒錯,兼之說的在理,現在就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