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頁(第1/2 頁)
也對,身為君王很少需要用到國律,可是身為同平章事的老師卻能考慮到了,這是自己的過失。
之後他請了重臣前來政事堂,還有大理寺卿,想要律法的修訂,又將學士們叫了過來。
所有人都到後,承昭帝將唐林的奏章交給他們,看完後,眾人低頭沉思,他們在上京府任職,身為京官需要斷案的地方幾乎沒有,所以也說不出什麼不是來。
「官家,唐尚書說的沒錯,這幾年刑部的案卷裡,有好些是國律中沒有的,官員判案無依據之處,著實難辦。」
「還有如市舶司這般,雖然有對不法商人的懲處制度,但並未寫在律書上,所以應該要及時填補。」刑部姚尚書說道。
「沒錯,大理寺如今處理案子也越發的困難了,別國之人多了,自然會產生糾紛。但若是懲處,有點破壞兩國友誼,若是不懲處,也對不起百姓,難以決斷。」大理寺卿齊慎之說道。
唐林看著三師兄,得償所願後,三師兄容光煥發了,整個人都不太一樣了,而且還沒有挪窩的打算。
「這樣說來,國律的重修,勢在必行,還有對待別國人的律法也得出一部,讓官員判案有法可依才好。」吳尚書說道。
「除了外國人在寧之法外,我國的國律適用的是幾十年前的大寧,現在大寧富足強盛,那麼我們的百姓自然要過的更好才行。臣一直覺得主家對僕婢享有生殺之權,有點太過了。」
「僕婢雖賣身於主家,但依然是大寧百姓,只有朝廷才有這個權利判決百姓生死。」
「不過現在百姓生活富足,很少有賣兒鬻女之事,近幾年拙荊同臣說過,現在牙行裡多是別國人,有老有幼,大多都是自賣自身。」唐林說道。
承昭帝聽到主家對僕婢有生殺大權後,有點不適,就算是皇家,也從來不會無故打殺內侍,反而有專門的慎刑司,進行調查再判決,他以為其他人家也這樣的。
「唐尚書說言在理,無緣無故打殺下人,這種事情做不得,只有朝廷才有這個權利定人生死,若是要重修,主僕律也要有一份。」禮部常尚書說道。
「那還得要有兵丁律,雖然我們不怎麼挑揀兵丁,但是,有些孩童也被他家大人送來了,開玩笑一樣。」趙尚書說道。「還有什麼要修的,大家一起說一說吧!」承昭帝沒想到連兵部都有想要修的律法了。
所有朝臣也不客氣,你說一部我說一部,說道最後,大家都忘記說了多少了,唐林見狀,在旁邊拿了紙筆,將他們說過的默寫下來,並且重新梳理了一遍。
「官家,寧朝的國律總共有六部,其中《寧朝國律》是最重要的,裡麵包含所有律法。之後是《吏律》《民律》《商律》《刑律》等等,都是《國律》的延伸,剛剛諸位說的,應該是被包含在裡面的。」
「比如市舶司關稅的律法,應該放在《商律》裡。」唐林指了指《商律》下面的市舶司,並寫了填補兩字。
「像是主僕律,應該是在《民律》裡面,包含著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兵丁律應是在……」唐林總結,隨後問了一句:「還有別的嗎?」
「沒了,應該是這些了,要是還有,等想到了再加吧!」趙尚書說道。
「律法不是你想加就能加的,至少得過個兩三年。」工部王尚書說道。
「要定的律法已經確定了,但是何人主持修訂?又要如何修訂?這事,還得由諸卿商討出結果來。」承昭帝問道。
「若是要重修,那麼必須先收集各地卷宗,找出不妥之處,特別是現在國律上並沒有考慮到的案子,定是要根據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