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故此此句一如耳中,劉繇立刻被其深刻的含義,優美的語言,對仗的格式,獨特的韻律所吸引,對年紀輕輕的太史慈刮目相看。
要知劉繇此次救助黃縣本就有一小部分原因為太史慈而來。
對他來說,得到太史慈正是擴大自己在劉氏宗族中影響力的手段。
劉繇年十九時,其從父韙為賊所劫質。繇篡取以歸,因此顯名於當時。舉孝廉,為郎中,除下邑長。後來當時郡守以貴戚託之,因為不願意行舞弊之事,遂棄官去。不過卻被青州刺史龔景所看重,於是闢部濟南。
可即便是這樣,劉繇一直都有一種壓抑感。
一直以來,自己在族中的影響力都不如自己的哥哥劉岱,即便是&ldo;舉孝廉&rdo;自己也要比劉岱晚上一年。
今次圍剿黃巾,兄弟兩人奉這一代劉氏宗族的家主、兩人的父親、前山陽太守劉方的命令同時在東萊郡出兵,劉岱走東南,自己擊西北,正是給劉氏宗族的領導層一個選擇下一代家主的機會。劉繇豈能不重視?
太史慈的勇武他是知道的,在劉繇任職於青州時,早聞得黃縣太史家有異子名為太史慈,少年英雄,於是拜訪太史慈家,立時被太史慈小小年紀卻鋒芒畢露的英雄氣概所吸引,於是由他引見到東萊郡任奏曹吏,這還是因為太史慈出身貧寒並非世家子弟所致。
當時的太史慈對劉繇當真是感激非常,因為在那個時代,人才的任用並非如同後世自隋唐開始的科舉考試制度,而是需要有人推薦才能任官的&ldo;察舉&rdo;和&ldo;徵闢&rdo;的制度。
在名義上,被察舉和徵闢的人,必須有&ldo;高才重名&rdo;,為鄉黨輿論所推崇。所以,為了爭取被察舉和徵闢,當時計程車大夫頗注意修飾自己的品行,以激揚聲名,抬高身價。有的人更是矯情造作,沽名釣譽,以便博取高官厚祿。在察舉和徵闢時,賄賂請託,特權橫行,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ldo;選舉乖實&rdo;的狀況,甚至連最高統治者也不得不承認。漢明帝剛即位就說:&ldo;今選舉不實,邪佞未去;權門請託,殘吏放手。&rdo;(《後漢書≈8226;明帝紀》)
就是在這種腐朽的選舉制度下,豪強地主盤根錯節地控制著各級政權部門,封建的等級關係日益凝固化,一批&ldo;世代為官&rdo;的豪門閥閱、&ldo;儒學世家&rdo;開始形成。如鄧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將軍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長官48人,其餘官職不可勝數。弘農楊氏四世為三公,汝南袁氏則四世五公。這些世家大族,以後就發展成為門閥士族。
因此,一般的平民子弟是很少有機會的,當時所謂的賢才大都是從世家的子弟中選出。這種情況越到後來演變得越厲害,到了兩晉南北朝的時候這種門第偏見發展到了頂峰,士族排斥一切其他階層的人,就連通婚也只能限制在士族間。
於是無數寒門的賢才鬱鬱不得志,空有滿腹的才華而無用武之地,只能抱憾終生。相比較而言,科舉考試就算有千般缺點,但在選拔人才上還是優於&ldo;察舉&rdo;和&ldo;徵闢&rdo;制度的,因為它擴大了選拔人才的範圍,使得寒門子弟也能脫穎而出。儘管明清時代的八股取士扼殺了無數人才,但在唐宋時代還是為我華夏選拔了一大批人才的。
故此,太史慈當時的感恩之心自是可以理解。在劉繇看來那時的太史慈已經算是自己人了,此次只不過是略施小惠而已,以太史慈之孝,這收復太史慈還不是手到擒來?
只是,劉繇還是劉繇,太史慈已非是當日的太史慈了。
只不過劉繇內心中此時並未把太史慈當成不可或缺的人物,劉繇此次在黃縣駐紮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