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5 頁)
和永瑢趕緊上前扶住八爺。
永璂關切地叫出聲來:“皇阿瑪,好大的浪,要小心。”
八爺笑道:“不礙事,朕畢竟年歲大了,不比當年了。”
看了永瑆和永珹等人一眼:“你們要替朕多多分擔了。”
八爺有心考考他們:“好,你們來談談,要解除水患,要做哪些事情。”
永珹早就留心河口事務,當即委委道來:“皇阿瑪,兒臣留心了青口河的堤壩,發現都是土壩,如水勢兇猛的後,往往要開壩洩水,堤壩一開,即刻危及下游百姓的生命。兒臣認為要建石壩來保護百姓,天然土壩則立石永禁開放,另外兒臣發現此處只有三座,以清口處的水勢來看,似乎少了,難以洩洪。兒臣認為最好添兩座壩,這樣就有五座壩可以用來減輕水勢了,這些減水壩調節了流速和流量,可以保證提防河下游河槽的安全,大水之年,雖不能保證下河全不受淹,但比起決堤來說,要強得多。”
八爺點點頭,命知府記下來,道:“永璇呢?”
永璇答道:“臣剛才見到河堤的堤壩,只有一部分是用石基磚徹而成的,石堤有首無尾。臣認為要把其餘部分也用石基磚徹,這樣才不易潰堤。”
知府把永璇的話一一錄下。
八爺心中對永瑢,永璇的回答比較滿意。
八爺知道永瑆的學識較為淺陋些。鼓勵他說:“永瑆,你也談一談。”
永瑆眼中光芒一閃,說道:“回皇阿瑪,兒臣見沿堤壩所某的柳樹很少,可以在堤面堤坡寬空之處多為栽種,這樣柳樹可以鞏固河堤,還可以用來做工料。”
八爺讚揚道:“永瑆也說得不錯。這幾個孩子正好把朕的意見說出來了。朕這一趟不虛此行啊,你們幾個都是輔助聯治理好國家的好幫手。紀卿,你的高見呢?”
紀曉嵐沉吟道:“去年這一帶受水患,臣見道路上還有許多的無家可歸的老百姓,皇上要施以賑濟,最好是實行以工代派。”
八爺:“紀卿說得有理,減免黃河沿岸一帶州縣的賦稅一年,馬上實行以工代賑。紀卿回去後,即起草詔書,把三個阿哥的意見及朕的決定寫下,頒佈下去。”
紀曉嵐道:“遵旨。”
八爺道:“今天的巡視到此為止,我們打道回府了。”
第二日,御舟隊向南京方向駛去,當船隊盪開運河的碧綠的河水,一隻接著一個乏地向城外緩緩搖去。“十里青山半在城”的秀麗景色慢慢地展形來。
八爺在興致勃勃地指點觀賞,盡情地享受著屬於他的土地的殷勤奉獻。
當然,八爺沒有要這些官員的東西,倒是讓四爺抄了個痛快,至少有十幾家被抄,這讓百姓們紛紛叫好。
聖駕南巡的儀仗船隊一路上看山看水,眼看就要到了秦淮河畔的江南名城——江寧。
儀仗龍船華麗威嚴,龍頭雄踞,讓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
八爺身著龍袍,坐在船頭。
和坤,紀曉嵐隨侍。
八爺眺望著兩岸的青山綠水,“這江南的山水就是靈秀,'山如黛,翠汁欲滴,恰美人如鏡,濃淡總相宜。'紀卿,你覺得如何?”
紀曉嵐急忙行禮:“皇上所言不虛。自古以來,江南就以人傑地靈而聞名天下。
如今,盛朝明君,天下大治,這江南的山山水水就更加鍾秀琉靈,江南才子數不勝數,是我朝的大福氣啊!”
“曉嵐,你太言過其實了吧!”
八爺聞言龍顏大悅,卻又半真半假地將了紀曉嵐一軍。
“臣不敢妄言,皇上聖明!”
這時,和紳滿臉堆笑,從旁邊宮女送來的托盤中揀起一塊溼毛巾,雙手舉著獻給八爺:“皇上,天氣熱,請皇上淨淨面,提提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