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但能讓我們以更合理的方式處理分離焦慮:不是一味地指責對方,不是拼命地想叫對方有負疚感,而是不無悲傷地理解對方。
“佔有式”沒什麼可說的,它就是我們對待自己財產的態度,在這種愛情中,人們吃的苦頭太多了,不知為什麼人們仍會喜歡這種方式。
“很多忌妒的人明確宣稱,他們的伴侶絕不能屬於別人,甚至不能對別人產生興趣,不能為別人興奮——我就是你的主人,是你的上帝,除了我,你絕不能再有別的上帝。”
“這種舊約似的愛,就像是上帝對他的臣民的愛,問題是:我們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內化了這種愛的關係呢?”
我認為書中上面這些話說得好。
在結尾,書中建議:人只要佔有了自認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能獲得良好的價值感和自我感覺。而事實上,我們應該不斷地創造新的生活情境,儘管有各種危機,還是應積極地參與到新關係中。能夠常常引起別人的興趣,我們才能獲得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我個為認為,我們覺得愛一個人,愛一種物,無非是表明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愛,因為這個世界太大了,就像是一個大禮物盒,而我們因條件所限,只能從中選中一個最愛的——所有的愛在我眼裡都只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無限依戀。有的人喜歡抓住一個人或一件事作為重點來愛,其餘的都退居其次;有的人卻有點眼花繚亂,什麼都喜歡。
兩者之間,我看不出哪一種方式更高明。
另外,我認為,做一個人類存在者,愛也是一種很好的生存策略。如果我們作相反的選擇,我們不喜歡這個,恨那個,或者什麼都無所謂,那麼,我們的存在就有點兒矛盾,因為,抱怨了半天,為什麼不選擇一死呢?我決定,臨死前還是選擇愛吧,呵呵。
又學了一次網球,正手成功率提高了,學了反手,能來回對拉幾下了,打到今天,開始有點意思了。腳上的泡也好點了,仍渾身痠疼,但成天痠疼著,也就適應了。這種劇烈運動的效率真高,忽然覺得渾身有點力氣了,夜裡又快走了一小時,看來一會兒睡個好覺是不成問題啦。
《戰爭與和平》
12月5日。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在思明電影院小廳看了《哈利波特4》,很好看。整個兒一個小廳的人只有一個小孩,他還睡著了,其餘的觀眾,全是學生及三四十歲的人。看來不僅是小孩喜歡魔法,成年人更喜歡。又去附近一個影音店買了一二三的DVD來看,看得興致盎然。魔法學校裡的故事被寫得太有意思了,小哈利的勇敢與正直,特別是不畏強暴,才是真正的魔法,使人看到便覺欣慰。
今天去了會展中心,海邊風很大,但遊人依然很多。一些人放風箏,其中有一個在放那種比賽用的風箏,可在空中做出各種迅速而靈巧的動作;還看到一群臺灣人和大陸人在草坪上打棒球。我在場邊上站了一會兒,只穿一件短袖和一件運動外套,竟有些冷。走到不遠處買了兩塊油炸臭豆腐吃了起來,有點鹹,不過立刻就不覺得冷了——還是中山路女人街上那家小店做得好吃。
從昨天開始再一次閱讀老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第一次讀是小時候(約十四五歲),把它當作武俠言情小說來看的,後來總想再看一遍,這一次度假正好了卻心願。奇怪的是,讀的時候,第一印象不是書中的情節,而是托爾斯泰的超級自信與穩健——他有種不管讀者,只是一心一意地完成作品的勁頭兒,幾乎在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投注了大量的情感。也許創作這種史詩式的作品就是需要這種力量,可惜,現在已經沒有寫這種書的作家了。現在的世界裡,即使是天才,也會對把握這個世界感到普遍的無力,太多的知識在近100年內被創造出來,並迅速傳播開去,而我們面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