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秘不發喪(第2/5 頁)
捐了一筆錢,名字也在校門口的功德碑上。
校長武裴氏很快前來,
這位武裴氏頭戴羃籬,藤條做的帽子骨架,裱糊繒帛,還塗上了桐油有防雨功能,黑紗羅綴在帽簷四周,使用時戴在頭上,羅紗垂下不僅可以障蔽面部,還能遮蔽身形。
武裴氏是個三十多歲的婦人,以前也是武氏家族的人,她的丈夫論輩份是武懷玉的族兄,來到呂宋也立了些功勞,經營下不小的產業,還得到分封,在外島獲得了不少的莊園采邑,
不過在兩年前,她丈夫運貨往三佛齊時遇到海上風暴,連船帶人都覆沒海中,裴氏也就成了寡婦,好在雖然損失了船和貨,但如今呂宋的商貿發達,不僅船貨貨有多個東家,也還有保險業務,倒是賠付了一大筆錢,算是減少了許多損失。
武裴氏有兒有女,也沒有再嫁的打算,在樊玄符她們建起這座女校後,她就來這裡做了校長。
其實她也出身河東裴氏,雖非嫡系大宗,卻也是名門,知書達禮,而且相貌很好。
如今姣好的姿容卻全被羅紗遮住。
“在這附近,突遇大雨,就來避避,”懷玉跟這位寡嫂打招呼。
進了學校,一間間木屋校舍裡傳出朗朗讀書聲,在這雨中顯得很特別。
“現在學校有多少學生了?”
“現在共有十八個班,總共八百多名女生。”
,!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學校的會客室比較簡單,武裴氏為武懷玉沏了壺茶,呂宋產的火山雲霧綠茶,口乾舌燥的武懷玉,端起茶杯迫不及待的一飲而盡。
入口即甜,回甘立起。
茶水幾乎沒有苦澀味,一杯熱茶下肚,後背微微發汗。
“好茶,”
武裴氏說這是自家莊園裡的茶,這茶也是做外貿為主,主要就是銷往中原兩京的。
一邊喝著茶,一邊聽武裴氏說著女校的現狀。
這所女校八百餘人,招收的全是女生,而且都是土著夷人之女,封閉式的教學,九年學制。
優先挑選的是夷人五六歲孤兒女娃,
新開的女校,如今僅有一二年級,卻已各有九個班,有八百多女娃。
“學校還缺什麼?”
“有楚國夫人大力支援,其它的都不缺,如今緊缺的是女老師。”
女校從校長到老師,再到看守學校的校工、廚師全是女的。
進入這裡讀書的女娃,基本上就要呆滿十年,九年學期,還有一年實習。
學校是全免費寄宿,吃飯穿衣等全包了。
這錢全是由樊玄符她們籌集的,建這學校的初衷當然是教化。這裡不僅教漢話漢字,也會教禮儀,以及一些紡織縫紉烹飪等一些技能。
這些蠻夷女孩,她們的未來,說白了,其實就是嫁給呂宋的漢人,做妻或是做妾。
幾歲的蠻夷女孩,帶來這女校,封閉式的一呆就是十年,那時就十五六歲了,正是嫁人的年紀,可以說十年後的這些姑娘,就算讓她們回到部落,估計也沒有人願意,
她們早就對部落陌生了。
這樣的女校其實不止一所,這幾年一直都在新建,不僅是有貴族們出資捐建的,也有呂宋官府撥款建立的,
武家也一直有建,不僅有女校,也有招收男孩子的學校。
當然,也有面向呂宋漢人子女的學校,
對於教育,武懷玉向來是十分重視的,呂宋如今地盤很大,北起呂宋島,南至香料群島,擁有無數大小島嶼,征服的土著也是眾多,
如今不積極殖民教育,將土著漢化,那呂宋漢少夷多的情況,早晚會成為隱患。
雨季的雨,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