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王仙芝畢竟是一個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在這樣險惡的環境裡,依然頭腦清醒,臨危不懼。時不我待,他立即作出了決定:大軍馬上開拔,到黃梅一帶一邊休整練兵,一邊籌集船隻,準備渡江南下江州。如果此計不成,就轉兵東進宿松,強攻舒州,再拔廬州,獲取給養,再一路向北,盡全力和毫州的孟楷部會合,開創農民起義的新局面。想到這裡,他馬上奮筆疾書,請孟楷接信後立即率兵南下廬州接應,寫完後,派了二名親兵立即出發,送到毫州孟楷處。
王仙芝走出營帳,吩咐親兵通知各部將領,緊急動員起來,所有人員輕裝上路,經永寧向黃梅地區開拔,收集船隻,準備渡江南下江州。
望著黑黝黝的天空,王仙芝似一尊鐵鑄銅澆的羅漢,矗立在江淮大地上,任你風吹雨打,都紋絲不動。王仙芝心裡翻江倒海,恨透了腐敗透頂的李唐王朝,暗罵道:狗娘養的曾元裕、楊復光、張自勉,你們來吧,老子在黃梅等著你們!
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
公元878年2月,淮南蘄州一帶,戰雲密佈。
在曾元裕的嚴令下,中原唐軍主力陸續對王仙芝的大軍實施分割包圍。王仙芝為了擺脫唐軍的圍追堵截,決定採取聲東擊西、重點突破的戰術,儘快將義軍帶至安全地區。王仙芝派遣五千人馬在蘄水東岸設防,遲滯唐軍推進速度,又抽出五千人馬到江州北岸收集船隻,為大軍渡江南下作好準備。對新兵進行突擊訓練,在永寧至黃梅一線作好佈防,準備與唐軍決一死戰,再伺機突圍。因為連日的奔波、頻繁的作戰已經使義軍將士疲憊不堪,急需休整。
令王仙芝沒有料到的是,唐軍的推進速度相當快,負責在蘄水東岸阻擊的義軍還沒有完全展開,張貫、周岌、王建、晉暉已經指揮唐軍開始搶渡蘄水,義軍拼死堵擊,雙方在蘄水東岸展開了殊死拼殺,唐軍武器精良、士氣旺盛,加上張貫等主將指揮有方,又是在空曠的平原作戰,義軍雖然英勇頑強,但畢竟已是疲憊之師,因為斷糧,靠吃樹皮草根維持生命,怎能抵擋得住這樣的虎狼之師?血戰半日,五千義軍全軍覆滅。
屋漏偏逢連綿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奉命到江州北岸收集船隻的五千義軍偏偏又遇上了楊復光、雷殷符、劉巨容、劉漢宏率領的唐軍主力,雙方在長江邊上一場混戰,楊復光率領的這枝唐軍有五萬之眾,十比一,嚴重
不對稱,義軍處於絕對劣勢,開戰才半個多時辰,義軍就全線崩潰,除二三百人僥倖殺出重圍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
王仙芝獲悉二路兵敗的訊息,大吃一驚,根據以前的作戰經驗,唐軍不可能這樣窮追不捨,難不成他們吃了啥猛藥,變得這樣兇悍,這樣不要命地攻擊義軍?
王仙芝不知道李儇已經委任曾元裕負責指揮中原唐軍,對曾元裕完全缺少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王仙芝對唐軍主帥不瞭解,但曾元裕卻對王仙芝的作戰風格瞭如指掌。曾元裕熟讀兵書戰策,從軍多年,作戰經驗豐富,治軍又十分嚴苛,遠非宋威可比。在晚唐的將帥群裡,曾元裕屬於一流水平的大將。王仙芝遇到曾元裕這樣的強勁對手,在糧草斷絕、兵力薄弱的情況下,想取勝,完全不可能;想突圍,也是難上加難。
王仙芝與部將經過反覆商議,決定向東北方向突圍,這樣還有一線生機。如今,南有楊復光、雷殷符、劉巨容、劉漢宏沿江把守,西有張貫、周岌、王建、晉暉阻擊,北有曾元裕的大軍包抄過來。所以只有向宿松、舒州一線挺進,才有活路。除留下少數兵馬攔截追擊的唐軍外,王仙芝立即下達了向宿松行軍的命令。經過一天的急行軍,黃昏時分義軍終於到達了宿松外圍。
王仙芝馬上下令強攻宿松,宿松守敵不多,只有一二千人,領軍的唐將叫尹超,此人是曾元裕的遠房舅舅,平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