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1/2 頁)
本朝的第一次禪位大典,因為準備倉促,所以顯得並不隆重,還比不上二十年前冊封太子的典禮盛大,只是當年的小太子今日之後就是雍朝的皇帝了。
誰能想到呢,幾個月前被廢掉的太子,屬臣派系被滅乾淨的太子,連妻兒都護不住,居然成了這最後的贏家。
禪位大典之後,東宮被改名為祈康宮,成了太上皇養老的宮殿,康平帝總算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體了,可是偌大的祈康宮裡只有他一個人,外面雖然沒有被侍衛包圍,可卻不知道被那逆子施了什麼妖法,籠罩著一層看不見卻可以摸得到的罩子,他每次想要出去,就會被罩子攔回來。
每旬都會有人定時把食材送進來,是的,是食材,而並非食物,那孽子就是要讓他親手做飯,食材的分量少得可憐,勉強能讓他吃飽,再多便沒了。
一開始他控制不了量,頭兩天把後面八天的食材全做了,那孽子也不肯為他補充食材,逼得他只能去後花園挖野菜。
一國之君淪落到如此地步,苦啊,再加上時不時的夢魘,要不是康平帝這些年來身體一直保養的不錯,說不定現在就要被那孽子給折騰死了。
那孽子如此心狠手辣,可他的那些兒子們、臣子們、妃子們,竟無一人來探望他。
被罩在祈康宮裡的康平帝不知道,那些他盼望著的人,這會兒是真沒工夫來探望他。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雍朝以孝治天下,歷代的皇帝登基一般三年不改父志,但這位被太上皇廢過的新皇帝不同,一上位,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改革軍隊,親自練兵,重新制定商貿制度,還特別地看重農桑。
太上皇的那些妃嬪,還有宮中的那些宮女、太監、嬤嬤們,基本上都安排到皇莊勞動了。
皇宮不養閒人,種地的種地,採桑的採桑,織布的織布,太上皇生下的那些兒子,也都不能閒著,該用的用,表現好了就能把生母接回家去。
賀知年作為一國之君,就更是不得清閒了,金鑾殿裡的那個位置他喜歡,但登基之後,他便發現自己的修為與雍朝的國運相連,國家發展越好,他的修為就跟著水漲船高,飛升神界似乎也指日可待。
除了東宮原來的七個人,賀知年不打算再對外傳授功法,修真功法對個人而言,是寶貝,但於整個國家,就未必是寶貝了,起碼現在不是。
賀知年一直把兩個孩子放在身邊教導,繼承人的優秀程度也關乎國運。
玉嬤嬤現在是皇莊的管家,帶著流珠和月珠管理京城所有的皇莊,小柱子則是一直跟在他身邊。
登基第二年,雍朝開始推行新的高產糧種,並減輕賦稅。
登基第三年,賀知年舉兵將鄰國劃入版圖。
第五年,再次發兵,終於把他印象當中的版圖歸置完畢。
第七年,雍朝進行教育改革,各地建立小學,科舉內容隨之改變。
第八年,航隊出海,按照地圖的指示到訪了許多國家。
第十年,禪位於太子。
這一年,賀知年修為突破,飛升神界。
因為有被天道算計的經歷,賀知年這一次早早的就做好了準備,當神界的雷再一次劈下來的時候,賀知年不像幾百年前那樣無措,而是反手劈回去,還窮追不捨,把天道意識幾乎給劈殘了。
就在天道意識即將潰散之時,忽然飄向了賀知年。
在修真界百年,賀知年從來都不知道天道意識是可以被打散的,也從不知道天道意識居然能夠與修士融合,且融合得這樣簡單契合,就好像……這原本就是他自己的意識一樣。
作者有話說:
啊,這個過渡卡斷腿……抱歉讓大家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