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3/4 頁)
過雙溪、貢寮,翻越草嶺進入宜蘭,成為當時臺北與宜蘭間商旅及食貨往返的要道。
官道延伸到大里,就要轉向西北,西北方向正是草嶺,山那邊就是貢寮。
讓林永春感到奇怪的是,大拐彎變成了一個三岔道。前面原本崎嶇的海岸邊,新冒出了一條通衢大道。他目測了一下,這新修的大路足有三丈寬。
“不知道吧!”
看著林永春吃驚的樣子,與他結伴同行的張來元笑了,“這是明軍用火藥開山,新近開闢出來的官道。沿著大路一直走,繞行三十八里地,就到了山後的貢寮。”
“三十八里地啊!要比爬山多走上二十里。”
林永春言語好似不屑,心中卻很是吃驚。他暗自有些後悔,這許多的資訊都不曉得,還算什麼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的商人!
這段時間林永春天天為統購統銷心急火燎,像掉了魂似的,與糧食無關的這些訊息根本就是充耳不聞,漠不關心。
“就是!雖然走平地舒坦,但太過費時。”張來元嘆了口氣。挑擔子的腳伕都是從腳行僱來的,不管繞行不繞行,送貨到暖暖都是一個價。
草嶺是宜蘭縣、基隆縣的分界山,十八里的山道兩邊全是綠油油的芒草。挑夫們挑著擔子,眼不斜,心不慌,一步一步的踩著臺階往上走。
好不容易爬到山頂,林永春探頭往下眺望,就看到一條玉帶環繞在海岸邊,正好把大里與貢寮連在一起。
他不由讚歎起來,“這大明朝還真厲害,短短的一個月,就在這怪石林立的海濱,建成了一條通衢大道。”
“林老闆說得沒錯!”
吳東陽,一個販糖的商人應和起來,“新朝還真是不同凡響,好似得了禹王爺、魯班祖師、諸葛武侯的神助,功德無量開通了這條海濱大道,現在只要趕著牛車,就能輕輕鬆鬆到達貢寮。”
張來元大聲說道,“要是朝廷能把三貂嶺也開通,那就好了,我們可以趕著牛車去暖暖。”
挑運貨物的腳伕們頓時叫嚷了起來,“要我們不就沒活可幹了嗎!”
“哈哈哈!”眾人全都大笑起來。
林永春也呵呵一笑,把張來元說的話當成了玩笑。他心說,三貂嶺山高林密,方圓足足幾十裡,大明朝就是請出劉伯溫再世,用上鬼斧神工,那也開通不了通牛車的大道。
下了山,走過貢寮、雙溪,三貂大嶺橫在了商隊的前面。三貂嶺下有個牡丹村,淡蘭古道正好從牡丹村口經過。
商隊剛剛來到村前,兩個身影突然從村口大樹上探出頭來,“你們是幹什麼的?”
一個聯防隊員雙手緊握鳥銃,警惕的監視著商隊。另外一個直接從樹上跳了下來,擋在了商隊前面。
“把路條、證件拿出來!”
看著這認真檢查路條證件的聯防隊員,林永春很是感慨,朝廷還真厲害,一路上大大小小村寨都建立了基層組織,就連這深山裡的小村子也有聯防隊。
路條查驗完畢,大家正準備繼續上路。這時候,山上傳來了一陣“轟隆、轟隆、轟隆…”的巨響。
接著,就看見三貂嶺的半山腰上起了一團一團的煙塵,大片大片的岩石從山上翻滾了下來。
“同志,這是朝廷的大軍在開山修路嗎!”張來元立即興奮起來。他經常外出跑商,也參加過幾次宜蘭縣府召集的會議,新鮮名詞學了不少。
張來元為人八面玲瓏,一副和氣生財的樣子。他經常外出跑商,也參加過幾次宜蘭縣府召集的會議,新鮮名詞學了不少。
這聯防隊員給了張來元一個肯定的回答。
嘿嘿嘿,大明真能開通三貂嶺!商隊中頓時想起了一陣歡呼。
有腳伕酸溜溜的說道,“開山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