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路上所見所聞(第1/2 頁)
木千羽不再糾結他們的事情了,反正都已經這樣子了,還能怎麼辦,再倒黴也是要面對的,逃都逃不了。
趕路當旅遊了,難得來到一個新的世界,就算在以前都沒機會去哪裡旅遊過。
進到中州地界,中州的地勢是平緩的,山卻很高,農田都是連片的,適合規模化種植,不過還沒到春耕,暫時看不到農忙的時候。
夜晚趕到城門關閉前到達城裡的驛站,在旭日,大的城池叫驛館,小一點城池叫驛站,看規模劃分,檢驗過透過文牒就可以順利入住過夜安頓。
白天繼續趕路,過往的路人都對這樣子的隊伍好奇萬分,黑臉的女人,好像乞丐一樣,紛紛低頭私語,也有人見怪不怪的,流放的隊伍有什麼好奇怪的。
在城裡可不敢慢悠悠的走,也不能隨便逛幾天街,吃遍各種美食心滿意足之後再上路,各州府老大都收到朝廷通知,會催促趕緊麻溜的走,還真想當旅遊體驗。
不同的城池,繁華程度不一樣,有的因為戰爭原因,在修建恢復當中,有的歌舞昇平。
電視上非常俗套的賣身葬父葬母的情節看到過好幾起,木千羽本來想著能幫則幫,發現自己的錢現在花了,後面購買糧食和其它東西就不夠了,自己還要管這幾十人的生存。
沿途住宿伙食朝廷包了,到了南歸,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要自己吃自己了,朝中那位黑手要是使絆子,到時候在任上想申請什麼補助,經費的,門都沒有,這些都是以後的保命錢,可不能隨便花。
木千羽唯有忍心不看,默默趕路。
乞丐,木千羽也見過的,就是在天橋、馬路這些地方,拿個盤子,或寫上什麼字。但一群群的乞丐還是第一次見,很多小孩臭燻燻拿個破碗時常圍住一些路人,看到木千羽他們有士兵護衛倒是不敢上前,只是盯著看而已。
旭日開國之初,所有事情千頭萬緒,民生建設在緩緩前進。歷史的大唐貞觀盛世從建國到盛世花了足足十年之久,還是唐朝不斷對外開戰的情況下創造的經濟繁榮。
還沒出中州,遇上了春耕,農田裡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木千羽特意放慢了趕路的腳步,近距離的瞭解一下這個時代是怎樣農作的?
農田裡面,男人女人都在耕作,婦女力氣小一點,休息的間隙會比男人多一點,小孩子也需要下田幫忙的,窮人孩子早當家。上了年紀的,除非實在走不動路那種,只要還能走路都會下田一起勞作。
木千羽發現,牛耕現象很少,沒有發現曲轅犁這種神器使用,是一種叫直轅犁的工具,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有好過無,都算是一種進步。
用最原始的耕種方式—人工勞作,想種更多的糧食,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身強力壯的優勢明顯,完成農田耕作更快。
木千羽想到自己隊伍的情況,心情都憂鬱了,如果那幾十個都是大個子,身強力壯的,該多好啊,不過這種情況消耗的米飯也是個頭疼的事情,無比的糾結。
木千羽還諮詢了當地的老者,種田的肥料都是用哪些的,原本想著應該是有機肥料吧。不過老者告訴木千羽的是,把那些禾杆以及草木燒掉之後的灰用做肥料。
木千羽問到為什麼不是人糞雞糞這些有機肥料,老者解釋到,這些都屬於汙穢之物,不能用來做肥料。
木千羽想到了前世一個新聞,歐洲人研究了上千年,發現這些汙穢之物可以用作有機肥料的,網上中國人看到條新聞都笑了,華夏的祖宗們早在千百年前用這些有機肥了。
也不能說老者的話是錯的,一個時代總有一個時代的侷限性,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有些事可能這時是對的,過後是錯的,都說不準。
如果自己使用有機肥料,別人會不會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