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1984年的任務, 是&ldo;三抓&rdo;中的&ldo;第三抓&rdo;‐‐發射我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訊衛星。父親密切關注著發射情況。後來我在《當代中國的航天事業》一書中,看到書中寫著:&ldo;在緊張的發射準備工作中,迎來了1984年的春節。節日前夕,中央軍委副主席聶榮臻寫信向全體研製試驗人員表示致意和問候,並祝新春佳節康樂。這代表了老一輩革命家對航天戰線全體人員的關懷和愛護,代表了中央對衛星通訊工程試驗任務的關心,鼓舞著全體試驗人員以科學態度繼續努力,奮勇拼搏,去奪取勝利。&rdo;
衛星發射期間,父親正在301住院。他不顧自己的病情不能激動的要求,問這問那,那著急的樣子,恨不得上第一線去指揮。4月8日發射後,他就急於知道衛星飛行進展的情況,報紙每天也有簡訊報導,但父親不滿足。於是,就讓丁衡高和我到病房給他介紹試驗的進展情況。
丁衡高參與了這次發射試驗的組織協調工作,走遍了執行發射、測控任務的各個單位,發射前後在指揮所住了一個月,對各方面的情況比較瞭解。父親對我們匯報的情況聽得很認真、很仔細,我們告訴他,衛星在大橢圓軌道上執行正常,他似乎不太明白橢圓軌道的具體含義是什麼,丁衡高就給他畫圖解釋。我告訴父親,地面測控站跟蹤衛星很好,星上儀器工作也完全正常,他點頭微笑。
衛星進入靜止軌道時,我們去告訴父親,說入軌精度很高,透過遙控,衛星正按預定的速度向定點位置漂移。他讚嘆我們專家、技術人員的知識和技能的高超。反正每天進展情況都要及時去匯報,我們稍微去晚了,他還著急催喚。當然,飛行過程中出現的險情,那是一點都不能說的,不能讓老人家擔驚受怕。 新的攀登(3) 連載:山高水長 作者:聶力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直到4月16日,告訴他衛星成功地定點在赤道上空了,他高興地笑著說:我是相信我們這支科技隊伍的,是一支攻關隊伍。那天夜裡他睡得很好,醫護人員也放心了。
父親4月1 8日給張愛萍寫信祝賀,信中說:&ldo;我素知這支科研隊伍是一支堅強的攻關隊伍。從指揮員到戰鬥員都身經百戰,百鍊千錘,基礎紮實,善打硬仗……此次試驗成功,對我國四化建設將起重要的促進作用,使我國航天技術、資訊科技等都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為 我們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增添了力量和信心。&rdo;
我國第一顆同步通訊衛星發射成功,三萬六千公里高空的同步軌道上,終於有了中國的一席之地。美國宇航局局長祝賀中國同行:&ldo;你們完全可以為中國航天計劃中的這一重要里程碑感到自豪,為長徵三號運載火箭的效能感到自豪,僅有少數幾個國家達到了這次發射所顯示的技術能力。&rdo;
至此,&ldo;三抓&rdo;任務全部勝利完成。這是&ldo;兩彈一星&rdo;之後我國高科技事業的又一次飛躍,是新時期新的偉大攀登。它所體現的,是創新的過程,它跟以前的&ldo;兩彈一星&rdo;精神一脈相承,是&ldo;兩彈一星&rdo;精神的繼續和發展。
父親在新時期雖不能上第一線指揮了,但他時時刻刻關懷著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滿腔熱情地鼓勵大家攀登新的高峰,他的心始終和科技人員在一起。 永遠的牽掛(1) 連載:山高水長 作者:聶力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父親的後半生,牽掛最多、最憂心的,就是知識分子和知識分子問題。
1982年,黨的十二大之前,父親住院四個半月,大病初癒,他就在考慮兩個重要問題:一是覺得知識分子政策落實得還不夠好,二是應該總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