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2/2 頁)
去年鐵塔上爆炸之後,今年又上了飛機。與中近程地地飛彈配套的縮小型原子彈頭正在研製,問題不大。探索氫彈的理論研究工作正在進行。現在看來,搞大當量的地下核試驗,選場難,工程量大,週期長,使更快的發展氫彈受到限制。這就更清楚地看出,美、英、蘇三國簽訂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主要是遏制我國的,我們要放開思想,走自己的路,不受其條約的束縛。為此,下一步核試驗規劃要作些調整。核試驗所必需的一些裝置、儀器,如地震儀、微壓計、微倫計、氣象雷達等,國內尚未過關的,可以從國外買一些,不要&ldo;鑼齊鼓不齊&rdo;。要考慮一下氫彈試驗場有些什麼問題,應早作準備。法國為什麼準備那麼長時間還沒有進行氫彈試驗?我們應該一切問題要早下手。
氫彈技術的突破,到了最關鍵的時候。
1965年9月,從未出國留學、被人譽為&ldo;國產專家一號&rdo;的于敏率領一批科研人員在上海華東計算所連續奮戰了三個多月,他們終於發現了氫彈實現自持聚變反應的關鍵物理因素和方法。
3個月後,由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吳際霖主持,二機部副部長劉西堯、李覺、國防科委二局局長胡若嘏等參加,核武器研究所的專家在馬蘭核試驗基地多次進行研究後,確認于敏等提出的利用原子彈引爆氫彈的理論方案從基本規律上推斷是合理的、可行的。據此分析,在1967年底或1968年上半年有可能研製出體積比較小、重量比較輕、聚變比較高的百萬噸級的氫彈。因此,確定突破氫彈要以新方案為主。原定方案的研究和試驗也不放鬆。 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2) 連載:山高水長 作者:聶力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後來的實踐證明,就是這個新方案,大大縮短了中國氫彈的炸響時間。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