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建奴就是移動的錢袋子(第1/2 頁)
“就是八旗中一般的輔兵,你們也沒那能力割人家首級。人家那輔兵可比咱這將軍的家丁們,還要厲害三分。
所以呢,諸位兄弟姐妹們啊,咱也就是聽個熱鬧、過過嘴癮便好咯。
然而話說回來,若真想有所斬獲、立下戰功,倒不如尋思著瞅準時機,出其不意地襲殺幾個建奴中的老弱婦孺。
如此一來,既不會遭遇太大風險,又能給進建奴造成一定損失,這才算是一樁正兒八經的划算買賣吶……”
王二平終於結束了他滔滔不絕的講話,此時下方原本安靜聆聽的村民們開始騷動起來。一些人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顯然已經被他的話語所打動,心中暗自盤算著接下來要採取的行動。
這些村民可不是普通的內地農戶,他們生活在邊境地帶,長期與外界接觸,養成了較為粗獷豪放的性格特點。實際上,許多人的祖上都來自於蒙古地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改換成了漢族姓氏,並逐漸融入了漢族群體之中。
類似這樣的場景,正在九邊各個關口、大大小小的城鎮和鄉村不斷地上演著。然而,這種情況主要還是集中在那些皇家公司勢力滲透最為深入、掌控力度最強的區域,比如京畿一帶。其影響力以京城為中心向四周擴散開來,波及到從東邊的東江鎮一直延伸至西邊的大同鎮等眾多地方。至於其他邊遠的邊鎮軍民們,則大多隻是把這當成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者笑話來聽一聽罷了。
或許那些身處偏遠邊鎮的軍民們認為,這不過是自家那位年輕氣盛、充滿幻想的皇帝所突發奇想出來的主意罷了。畢竟,那曾經頒佈過殺胡令的武悼天王冉閔,其聲名狼藉,最終取得的成就相當有限,而且落得個悽慘收場,實在算不上一個可供效仿的楷模人物。想必,他們堅信自己的皇帝陛下用不了多久就會幡然醒悟,將此命令撤回。
實際上,崇禎之所以想出這樣一招,目的在於充分調動起廣大百姓的積極性。當前階段,要抵禦來自東邊女真人(即東虜)的頻繁入侵和瘋狂掠奪,單靠朝廷的軍隊力量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唯有發動全體大明子民,形成一片廣袤無垠的人民海洋,方能讓建奴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誠然,也許每一百個人當中僅僅只有一人會為此心動;而在這為數不多的心動者裡,可能僅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夠真正下定決心採取實際行動;更進一步說,即便在那些敢於付諸實踐的人群之中,最後能夠成功斬獲建奴首級之人更是鳳毛麟角。然而,這一切又有何妨呢?
崇禎所要做的,僅僅是在他的國民百姓內心深處播撒下一顆種子,植入一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假以時日,這顆種子必將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直至匯聚成為一股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究竟是什麼樣的種子,又會留下怎樣深刻的印象呢?
原來是一個關於建奴人的印象:在人們眼中,每一個建奴人都價值連城,他們宛如一個個移動的錢袋子,只需要眾人稍稍花費一些力氣和功夫,便能將其斬獲收入囊中。
要知道,這些建奴人的首級可比田地裡茁壯成長的莊稼、深山中兇猛無比的老虎以及力大無窮的黑熊還要珍貴得多。因為它們不僅代表著財富與榮耀,更是對敵人沉重打擊的有力證明。
一旦這種印象深深地紮根於大明億萬百姓的內心深處,猶如一顆頑強的種子破土而出,並迅速蔓延生長開來,那麼建奴距離亡國滅種的悲慘結局恐怕就為期不遠了。
此時的崇禎皇帝清晰地記得,就在當下,皇太極所統領的八旗兵就算是滿額計算也絕對不會超過六萬人之數。而且由於建奴實行全民皆兵的制度,這意味著他們的成年男性丁壯僅僅只有區區六萬人而已。若是再把婦女、兒童以及年老體弱者統統算進去,整個族群的總人口數量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超過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