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頁(第1/2 頁)
大概只有袁蘿,還有遠在北戎的那個人,知曉未來的世界,將會如何發展。
北戎的冬天來得很早,剛入秋,下了一場雪,天氣就冷了下來。
皇城的宮室內,早早升起了銅爐。赤紅的火苗舔舐著沾了油脂的木炭,散發出清淡的松香味兒。
站在桌案邊,看著手裡的信箋,連延秋不禁露出笑意。
她幹得比自己想像中更好,只有短短兩年,這朝堂的變化之快,就超出所有人的想像。
銀丹湖上的通道也已經建完了。從頭到尾都用了從南方州郡調派過來的工匠,完工之後將人打發回去。在北戎的部落之間,他略施手段,就散播出銀丹湖上神跡現世的訊息,中原的女帝是龍女降世的說法在北戎甚至比天裕還要流傳廣泛。甚至在有心人的鼓動下,一些小部落出現了立龍女神位祈求風調雨順的行為。
道路打通,下一步就是如何將路利用起來。信箋中她提到的法子倒是個好計劃。
連延秋正想著,大門被推開,一個人影匆匆跑進來。
在北戎的地界裡,能這麼連門都不敲就衝進他房間的也只有一個人了。
伴著蔡雲衡的身影,幾片雪花帶著颯爽的寒意湧過來,讓人精神一振。
撲到桌子邊上,他迫不及待問道:&ldo;京城裡來信了?&rdo;
在這片土地上漸漸變成了說一不二的存在的青年武將,卻在這時候急切地像是要吃到期待已久的糖果的孩童。
難怪他著急,蔡雲衡這邊的戰報傳遞更頻繁,但都是透過兵部,極少見到她親筆所寫。而跟連延秋的因為涉及太多機密,倒是她經常親自動筆。
連延秋沒有吊他的胃口,將信箋遞了過去。
看著熟悉的纖細炭筆字跡,他滿心歡喜。尤其看到最後交待連延秋保證身體,順帶問候他一聲的時候。
&ldo;只是普通的客套話而已,用得著這麼高興嗎?&rdo;連延秋瞥了他一眼。
睹字及人,略解相思,蔡雲衡心情好,不想跟他多嘴。
&ldo;反正再過幾年,遲早要回去的。&rdo;連延秋繼續說著。
蔡雲衡一怔,&ldo;這麼快?&rdo;
&ldo;誰讓你在這邊幹得太好了。&rdo;連延秋辛辣地笑了一句,&ldo;不召回去,朝廷可要擔心了。&rdo;
隨著連續不斷的徵戰和勝利,蔡雲衡在北戎的威望越來越高,肯定不可能長年累月的駐守。這片土地距離權利中樞太遠,官員必須定時召回輪換,防止尾大不掉。這個與信賴無關,必須形成一種制度。
捏緊了信箋,蔡雲衡期盼的目光透過窗戶,遙望著外頭滿目雪花。
這個季節的京城,應該還秋意滿滿,果香四溢吧。
深秋確實是收穫的季節。袁蘿看著桌案上擺的滿滿當當的果子,心情特別好。
最近,司農寺那邊傳來好訊息,從海外商人那裡獲得的幾種新農作物都培植成功,擺在袁蘿面前的就是第一批果實。也預示著,這幾樣作物都可以大規模推廣種植了。
不久之後,天裕百姓的餐桌可能會大變樣。
胡蘿蔔、西紅柿,還有玉米,袁蘿捻著金黃的米粒兒,這東西不僅人能吃,剩下的還可以餵養牲畜,是抵抗饑荒的法寶。等到將來土豆番薯也能一起引進來就更好了。
除了這些農產品,袁蘿還廣泛地搜羅海外的文書典籍。
這個時代海外諸國的文化水平其實遠低於中原,但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比如紡織機械,中原習慣了桑蠶養殖和棉花,大多數的織布機械都是針對這些開展的,對羊毛這些就落後一些了,而北戎更是不濟,對皮毛的使用大都是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