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張放遠心中發熱,緩緩長吸了口氣,應了一聲。
吃了晚飯,何氏把剩下的豬頭肉給張放遠裝好讓他帶回家去吃,張放遠哪裡好意思拿過來又拿過去的,兩邊爭執不下,還是張世誠道:&ldo;他不拿就算了,過兩天又來吃飯。&rdo;
張放遠笑著應了一聲。
過了兩日,張放遠正在院子裡燒炭,甘媒婆竟然上了門來。
第6章
&ldo;哎呦,咋把柴火堆在門口啊!&rdo;
張放遠正在屋裡搗騰,聽到外頭一聲吆喝,他放下活兒出去,甘媒婆站在院門口,正守著外頭的柴火說道。
&ldo;放遠,怎麼把柴火堆在外頭?&rdo;
他還真不知什麼時候挨著院門的地方多了一堆小山包一樣的柴火。張放遠迎出去,他偏頭往院子外頭左右瞧了幾眼,也未曾瞧出蛛絲馬跡。
&ldo;撿回來的柴火還沒來得及收拾。&rdo;他笑道:&ldo;甘嬸兒,你快坐。&rdo;
張放遠引著人進中堂,又是端凳子,又是倒茶水的,殷勤勁兒倒是讓甘媒婆很滿意。
&ldo;大侄子,說句不好聽的,為著你這事兒我可是費了大力氣。&rdo;甘媒婆毫不客氣的坐下,牛飲了一口茶水。
若不是那兩斤肉提到家裡就被男人央著給燉來打了牙祭,從胡家被一通好罵出來,這樁活兒她就想罷手不幹了,做了這麼些年媒婆,還是頭一次被罵的這般狠厲。
何氏又送上一籃子雞蛋,她也只得厚著臉皮又跑了幾家,有了些心裡建樹後,雖也被陰陽怪氣了幾句,好在是不像胡家那般罵人難聽,以後她可都不去胡家說媒了,親事說不成仁義在嘛,鄉裡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真真是不會做人。
&ldo;辛苦了甘嬸兒,等事成了定然大大封個紅包酬謝。&rdo;
甘媒婆擺擺手:&ldo;罷了,不看你的情面,也看你爹孃伯孃的面兒不是。&rdo;
&ldo;你且好生記著,此次說好的是廣家,他們家子女多,適齡的是排行老五的姑娘,我瞧了一眼,五官端正,性子又嫻靜,是個賢惠好操持家務的。你拾掇的齊整,帶些禮品同你伯孃前去相看,若是兩邊的合適,事兒也就成了。&rdo;
張放遠心中一熱,但還是謹慎問道:&ldo;廣家?可是村邊界上那戶人家?&rdo;
甘媒婆點點頭,這戶人家是前幾年遷到他們村子的,因住在邊界那頭,素日和村子裡的鄉親來往的不算密切,要不是在本村找不到合適的人家,她準備去鄰村問問看,路過廣家這才想起還有這麼一戶人家在。
廣家日子過得清貧,子女又多,前後有六七個孩子在,甘媒婆都沒有見全,只看了適齡的那個,如今廣家夫妻倆年紀又上去了,家裡人口多交的賦稅錢不得了,也是急著把孩子嫁出去。
大崇朝律法有定,凡女子小哥兒十五到三十歲不嫁人頭稅得翻倍,原是一人一年一算錢,也就是一百二十文,若是女子小哥兒到了適婚年齡未嫁者,隨著年齡越大,稅錢也就隨之翻倍,最高會達到五算之高。
這也就意味著家裡如果是有一個晚婚的女子或者小哥兒,那家裡光是這一個人最多可能就要交賦稅錢六百錢的賦稅,小一兩銀子了,若非是家境極好的人家,誰耐得住這樣交賦稅。
甘媒婆上門一說,廣家聽說是張放遠雖然略遲疑了一下,卻也還是願意相見一番。
&ldo;嬸兒特地同你打聽了一番彩禮的事兒,咱們村子的彩禮算不得高,尋常人家兩銀子就是體面了,這廣家也是很開明的,沒有吊著彩禮,你伯孃心裡對這樣也有數,到時候就按著這個價格談。&rdo;
媒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