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3 頁)
高仙芝答:&ldo;中丞。&rdo;
夫蒙靈察當時兼攝御史中丞。
夫蒙靈察:&ldo;焉耆鎮守使誰邊得?&rdo;
高仙芝答:&ldo;中丞。&rdo;
夫蒙靈察:&ldo;安西副都護使誰邊得?&rdo;
高仙芝答:&ldo;中丞。&rdo;
夫蒙靈察:&ldo;安西都知兵馬使誰邊得?&rdo;
高仙芝答:&ldo;中丞。&rdo;
夫蒙靈察瞬間怒吼:&ldo;既然都是我為你討的,你安敢不經過我而直接向長安報捷?!&rdo;
夫蒙靈察看來真是氣急了。但也怪不得這位羌族大帥。高仙芝這事做得確實有問題。夫蒙靈察要斬殺高仙芝,但最後又補了一句:&ldo;看在你新立大功的份上,暫時饒了你!&rdo;當然,這只是給自己個臺階下,他還是不敢決殺剛立大功的高仙芝的。
唐玄宗時起,有宦官監軍制度。跟隨高仙芝遠徵的監軍宦官,叫邊令誠。看到這一情景,有點為高仙芝鳴不平。所以回長安後,向已經龍顏大悅的玄宗報告了來龍去脈,最後說:&ldo;高將軍立奇功而憂死,以後誰還會為朝廷所用呢?&rdo;
在這樣的背景下,玄宗徵召夫蒙靈察入朝,而把安西節度使一職給了高仙芝。
至於那位王天運將軍有沒有參加高仙芝的遠徵我們不得而知。所瞭解的僅僅是:四年後,他戰死於唐朝進攻南詔的戰爭中。
就在王天運死去這年,征服小勃律的高仙芝又開始了一次大冒險。
作為玄宗年間最著名的邊境將領,高仙芝最終是以&ldo;貪婪的征服者&rdo;的面目出現在史書中的。滅小勃律後的幾年裡,他率唐軍轉戰西域,擒王滅國,聲威遠震。每次高仙芝入朝,都要帶回不少戰利品,而這戰利品不是某國國王,就是某部落的可汗。所以,玄宗每次看到高仙芝時,都緊握其雙手,第一句話是:&ldo;辛苦了。&rdo;
當時西域有個石國,王室為漢朝月氏人後裔,中亞&ldo;昭武九國&rdo;之一。當初,一部分月氏人居住於祁連山昭武城,後為匈奴所迫,遷徙於中亞的粟特地區,即今天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一帶。後裔在當地建立了康國、石國、安國、米國、曹國、史國等九個國家。這個石國,在一件事上得罪了高仙芝,後者稱其&ldo;無番臣禮&rdo;。在高仙芝看來,得罪他就是得罪唐朝,所以即行徵討。
大兵壓境後,石國國王主動請降,高仙芝假裝應允,隨後襲其國都,俘國王,掠珍寶,屠其城。在回師路上,又順道徵討了突騎施國(西突厥別部),俘其可汗。所以,天寶十年(公元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獻俘時,一次性交給玄宗以下戰俘:石國國王、突騎施可汗、朅師國王(此前一次遠徵中俘獲)和吐蕃的一名大酋長。
對高仙芝在西域的徵戰,玄宗有喜有憂。喜的是有此經驗豐富無往不勝的大將,憂的是有人彈劾仙芝興師滅國有自樹其威和假公濟私的嫌疑。比如,對石國和突騎施的攻打。但問題是,玄宗也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因而並沒治罪於仙芝的想法,只是一度想把他跟前面提到的河西節度使安思順對調。但安不想去西域上任,設計謀叫部下強留自己,最後沒調動成。
就在這時,西域又面臨一次新的大戰,想調回高仙芝也不可能了。
當時無論攻擊小勃律,還是征服其他國家,都是唐朝與吐蕃西域爭奪戰的一部分。如果單純地指責高仙芝好揚威異域也是不恰當的。在高仙芝一連串的行動下,到八世紀中期,吐蕃的進攻勢頭顯然已被遏制,在&ldo;安史之亂&rdo;前他們實際上退出了這場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