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3 頁)
轉年秋天的一個傍晚,白居易於江邊送客,蕭瑟秋風撫過,詩人感到一絲人生的寒冷。然後他就看到那傳來悽美琵琶聲的小船,《長恨歌》之外的另一首傑作《琵琶行》由此誕生。在這裡,不想去說詩歌本身的藝術價值,而只想靠近詩人那一夜的心境。對他來說,那一夜即一生。而那一夜的心境,又可以用《琵琶行》中的兩句說清:&ldo;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rdo;在這個夜晚,他這樣計程車人,與一個流浪的琵琶女,有什麼不同?詩人另一種人生的大幕,似乎已經在江州悄悄拉開一角。
貶官前,白居易剛直激切,勇於言事,深得東漢士風;貶官後,趨向於獨善其身,&ldo;世事從今口不言&rdo;。後來的白居易,在長安與外地的仕途間輾轉,最終在東都洛陽做了閒官,跟裴度、劉禹錫詩酒相酬,野遊夜宴,一心一意地實踐著自己的&ldo;中隱&rdo;哲學。大隱隱於長安的朝廷,小隱於這個國家的山野,中隱則指的是做京城之外的閒官。
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的三月初三,在洛陽,白居易、裴度、劉禹錫等十五位名士,模仿東晉的蘭亭雅會,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春宴。&ldo;河南尹李待價將禊於洛濱,前一日啟留守裴令公(裴度)。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賓客蕭籍、李仍叔、劉禹錫,中書舍人鄭居等十五人合宴於舟中。自晨及暮,前水嬉而後ji樂,左筆硯而右壺觴,望之若仙,觀者如堵……&rdo;
盛唐造就了李白,&ldo;安史之亂&rdo;成全了杜甫。但從士人心靈史的角度看,給後世影響最大的唐朝士人是白居易。他既是&ldo;中隱&rdo;概念的最初闡釋者和實踐者,又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先驅。他按自己的意願和方式度過了後半生。
但白居易仍有自己的底線,堅持著自己的人生意志。在中晚唐綿延四十年的&ldo;牛李黨爭&rdo;中,白居易沒有投入哪一方陣營,哪怕他是&ldo;牛黨&rdo;主力楊虞卿的妹夫,哪怕他常與牛僧孺唱和,哪怕他最親密的朋友元稹站在了&ldo;李黨&rdo;一邊,哪怕始終厭惡他的李德裕把他的詩篇扔掉。當兩黨成員為扳倒對方而紛紛親近專權的宦官時,白居易依舊不為所動地堅持著自己獨立的人格。《新唐書》對他的最終評價是&ldo;完節自高&rdo;,這非常準確。
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白居易七十歲,以刑部尚書致仕,正式退休。白居易退休那一年,摯友劉禹錫離開了這個世界,密友元稹多年前就不在了。前幾年,同居洛陽的老上級裴度也去世了。看不上自己的李德裕還在,唐武宗即位後深得信賴,回長安做了宰相。在他的鐵腕治理下,不敢說回到盛唐時代,但跟憲宗時的&ldo;元和中興&rdo;有些相似了。白居易在失落中有些欣慰,那些都是他曾經的夢啊。
朋友們一個個地離開這紛繁險惡的人間,是什麼支撐白居易繼續走下去?&ldo;棲心釋梵,浪跡老莊&rdo;。
始於儒,中於道,終於釋。
晚年的白居易,經常流連在洛陽的群山中。
看一下唐人康駢筆下晚年的白居易:&ldo;白尚書為少傅,分務洛師,情興高逸,每有雲泉勝境,靡不追遊。常以詩酒為娛。因著《醉吟先生傳》以敘。盧尚書簡辭有別墅,近枕伊水,亭榭清峻。方冬,與群從子侄同遊,倚欄眺玩嵩洛。俄而霰雪微下,情興益高,因話廉察金陵,常記江南煙水,每見居人以葉舟浮泛,就食菰米鱸魚。近來思之,如在心目。良久,忽見二人衣蓑笠,循岸而來,牽引水鄉篷艇,船頭覆青幕,中有白衣人,與衲僧偶坐。船後有小灶,安桐甑而炊,卯角僕烹魚煮茗。溯流過於檻前,聞舟中吟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