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2/3 頁)
ldo;換句話說,不能按使用的儀器來推斷從事的工作,而要根據從事的工作來推斷是什麼儀器?&rdo;格拉恩問。
&ldo;是這樣的。內行人只要專心地觀察和研究一下這部儀器,就會對它的工作的方式有個大概的印象,但他無法從儀器瞭解到更詳細的情況。&rdo;
&ldo;很好,其實我提這個問題的目的在另一方面。你認為是否有這樣的可能,即一個化學系三年級學生曾在實驗室裡粗略地看到過教授的儀器,當它在另一個實驗室重新安裝後,他是否能夠一眼就能把它認出來?&rdo;
弗羅魏因聳聳肩。
&ldo;這很難說,警長先生。就我所知,這部儀器因為它的外形十分特別,凡是見過它的人一定會再認出它來。當然也可能弄錯。&rdo;
&ldo;我很失望,沒有從你這兒得到明確的答覆,校長先生。&rdo;格拉恩說。
&ldo;我對此深表遺憾,但問題不在我這裡。&rdo;
格拉恩微笑了一下。
&ldo;是的,可能是這樣。接下來是第四個問題,誰會成為這次懸賞徵答競賽的獲勝者?&rdo;
&ldo;我不知道,警長先生!我會從哪裡知道呢?&rdo;
&ldo;你誤解我的意思了。我應該這樣問:根據懸賞徵答競賽的條件,誰將成為獲勝者?&rdo;
弗羅魏因沉思地點點頭,臉上顯出一種憂慮的神情。
&ldo;這次你問到點子上了,警長先生。這有兩種可能,要麼是解出第13道題的人是勝利者,要麼是解出全部13道題的人是勝利者。&rdo;
&ldo;怎麼?懸賞徵答競賽對此沒有明確規定嗎?&rdo;格拉恩驚奇地問。
&ldo;可惜沒有。要是馮&iddot;龍根事先對我們談過他的計劃或是徵求過一位法律學家的意見就好了!我們認為第二種可能性似乎符合立遺囑人的意願。誰解出全部13道題,才能成為勝利者。我們該怎麼來確定呢?在前3道題,由於參賽的人過多,我們不可能有效地控制競賽程式。現在呢?難道我們要交出答案的參賽者每次都提供已解答了前面題目的證明嗎?前一道題的答案往往會把參賽者帶到領取下一道題的地點。我想,教授也許以為這樣做會促使每個參賽者去解答全部的題目。&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