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女堂前承歡聊解寂寞。杜父慈祥端正,出任太守三年,清名惠政,弊絕風清。每年陽春三月,太守會出遊勸農。他走馬鄉里,春疇漸暖,杏深花處,隱隱的竹籬舍前,有酒旗兒迎風。太守在田間陌頭,與滿頭插花的村夫野老,喝著花酒,話著農事。這一方山水本是雞鳴樹顛,雨露桑麻的清平。母親甄氏也系名門之後,略知詩文,閒房長日,花陰靜院,也帶著女兒丫環習課女紅。只是父母在堂,苦嘆無子,麗娘乖巧靈透,春日晴妍之時,常常敬奉幾杯美酒佳釀,託酒言情,敬祝二老,與父母寬心釋懷。
《幽夢影》上說:“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婦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雲全福。” 杜寶雖有無子之憾,但也基本是宋明以來讀書人的典範境界。但老天眷念杜寶,三年之後,經過大悲大亂換來了當朝及第的狀元郎為婿,彌補了他的無子之憾,全了他的人世之福。
只是這金龜婿來得太過曲折,太過驚心,使人幾度魂喪。
柳夢梅的柳是柳枝的柳,梅是大瘐梅的梅。柳與梅因一夢魂牽。
柳家原是河東舊族,原系唐朝柳州司馬柳宗元之後,柳夢梅帶著會種樹的郭橐駝之孫,在嶺南廣州植樹,栽接花果,相依過活。柳宗元曾著《種樹郭橐駝傳》,文中所記唐時有個郭橐駝乃是種樹的奇人,凡他所植,長安豪家富人皆爭迎取養。不知什麼時候,這姓郭的駝子來到柳家做了僕人,其孫與柳家後人相依為命。元雜劇裡處處附會前人,每個人物出場鋪陳的皆是有來歷的,雖雅了許多,但畢竟有些牽強。
忽一日,這柳生夢到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這美人身量模樣,美似窺視宋玉三年的東鄰之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在無奈的環境裡,未常不是福,與命爭,到頭來只是一條死路。杜麗娘因詩而起春心,最終懨懨斃命,突然覺得朱子面善目親,像自家老人諄諄教誨,“女子無才便是德”,竟是對的。
花面丫頭十三四,畫閣嬌養,平日裡弄粉調朱,貼翠拈花,月下焚香也只知為父母身康體健,原是不省人事的。偏是書香門弟之家,想使女兒也要懂得詩書風雅,將來配得雅才也能談吐相稱。於是杜家在宅內設一閨塾,請得老師陳最良。陳師傅開篇便是“關關雎鳩…………。”寂寞深閨,雎鳩和鳴,《詩經》的活潑奔放如深春的柳絮撩拔的人意亂神迷,麗娘廢書長嘆:“聖人之情,盡見於此矣。今古同懷,豈不然乎?”聖人原來也是這樣生活的,柳浪河邊,聞絃歌而知雅意,求之不得之時,照樣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
小庭深院裡的錦屏深閨已關不住麗孃的心,於是她拋下女紅,吩咐花郎打掃了園子裡的花徑,梳了雲髻,斜插了八寶花簪,羅衣新換,將這一腔如柳緒的春愁,付予韶光。
眼前是“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春景如牡丹霎時開在她的眼前,開在心裡。她乍驚乍喜,宜嗔宜怨。
六 牡丹亭上三生路(2)
喜的是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深閨與天然這兩重天,原來僅有一牆隔,我轉過身來,即可與它相見,可是,我在閨中生了十六年竟不知。
驚的是“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柳外紫燕黃鶯原是這般自在,心中無事,聲音亦如此甜美恰恰,關關雎鳩亦沒有這園中的鳥聲這般圓熟豐美,這般繁華沉靜,竟可與我相視而語,與春與鳥與花原是知音般的相惜。
嗔的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奈何這良辰美景,誰家門前竟把雕鞍鎖,屋內燈火照得窗明,人影成雙,或西窗剪燭,或相對嘻語……。院裡蛩鳴,門外馬嘶,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