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2/2 頁)
神上的黏合。
在蒙古帝國崛起的那個時代,沒有一個國家是沒有&ldo;主體思想&rdo;的。人們可以非常明確的用&ldo;某某教&rdo;來命名某個國家。比如英、法和神聖羅馬帝國,便是基督教國家,阿拔斯王朝、賽爾柱王朝自然是伊斯蘭國家,西遼帝國、蒲甘王朝是佛教國家,而金朝、南宋、西夏、高麗、安南則是不折不扣的儒教國家‐‐當然今天的世界也可以如此劃分,只不過要換掉很多&ldo;主體&rdo;,新生很多&ldo;思想&rdo;。
而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時代就開始兼收並蓄,帝國的重臣信仰什麼宗教的都有,而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的成吉思汗雖然篤信&ldo;長生天&rdo;,卻並沒有拿供奉長生天的薩滿教來作為整個帝國的意識形態。
之後的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無不如此,帝國在武力和政令上是一個整體,在思想上則五花八門,即使是大汗信奉的宗教也不能一家獨大。
這樣的情形也一直延續到元朝。
如果說蒙古帝國的四代可汗在意識形態的兼收並蓄,是對這個問題比較懵懂,上沒有意識到看似虛無縹緲的宗教要比金戈鐵馬更能有效的整合一個帝國。那麼到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不僅僅是以可汗的身份,還要以皇帝的身份治理一個龐大帝國的時候,仍然堅持不進行思想上的統一,則是出於保持蒙古特色和務實的施政理念。
為了保持蒙古本色,就不能用任何一種現成的思想來整合帝國,這一點忽必烈非常清楚‐‐蒙古崛起後,在文明上仍然落後於各個被征服國家,一旦獨尊任何一種思想或宗教,都會迅速使蒙古人喪失自己的民族特性。對忽必烈來說,自己作為蒙古帝國大汗和大元王朝的皇帝,必須要確立蒙古本位高踞於所有意識形態之上,作為仲裁者,才能使得蒙古人不斷進步且永葆本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