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第1/2 頁)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泰定帝和他的回回宰輔們,十分重視行政效率,在處理政事上也很能聽得進儒臣的意見。英宗舊臣許有壬每次朝議,都要&ldo;屢爭事得失&rdo;,旭邁傑等丞相也能夠認真聽取,&ldo;汛掃積滯,幾無留牘&rdo;,迅速作出處理。至治元年進士,先後擔任禮部郎中、吏部侍郎的宋本也由衷的感嘆:&ldo;此貞觀、開元間議事也。&rdo;
但他們的這些作為,並沒能逃脫&ldo;奸臣&rdo;的罵名。
這雖然有黨同伐異的原因在內,但他們對泰定帝私慾的縱容和自己私利的擷取,卻也是洗刷不掉的汙點。
泰定帝非常信佛,為了表示虔誠,四處修建寺院,大做佛事,並四處置辦採買宗教儀式用品,乃至&ldo;建西山寺,損軍害民,費以億萬計;刺繡經幡,馳驛江浙,逼迫郡縣,雜役男女,動經年歲,窮奢致怨&rdo;。做佛事的排場更是遠超前代,&ldo;一事所需,金銀鈔幣不可數計,歲用鈔數千萬錠,數倍於至元間矣。&rdo;‐‐旭邁傑、倒剌沙、烏伯都剌等人完全沒有諫止,反而想方設法籌錢供皇帝花銷。
泰定帝非常喜歡海外寶石,極為重新開始了&ldo;中買寶物&rdo;,&ldo;中書乃復奏給累朝未酬寶價四十餘萬錠,較其元直(值),利已數倍,有事經年遠者三十餘萬錠,復令給以市舶番貨,計今天下所徵包銀差發,歲入止十一萬錠,已是四年徵入之數,比以經費弗足,急於科徵。&rdo; ‐‐泰定帝的回回宰輔們都是出身西域,與西方豪商本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對於皇帝的這項愛好自然大加逢迎,&ldo;西域富賈以其國異石名曰瓓者來獻,其估巨萬,或未酬其直(值)&rdo;。
泰定帝主張穩定,刑罰提倡寬鬆,右丞相旭邁傑便將之&ldo;發揚光大&rdo;,什麼樣的重罪到他這裡都得不到應有的懲罰:
&ldo;時宿衛士自北方來者,復遣歸,乃百十為群,剽劫殺人桓州道中&rdo;,這是殺人越貨的重罪,卻&ldo;旭邁傑奏釋之&rdo;。
&ldo;蒙古千戶使京師,宿邸中,適民間硃甲妻女車過邸門,千戶悅之,並從者奪以入&rdo;,這是強搶民女的重罪,苦主&ldo;泣訴於中書&rdo;,得到的結果卻是&ldo;旭邁傑庇不問&rdo; 。
&ldo;遼王脫脫……殺親王妃主百餘人,分其羊馬畜產,殘忍骨肉,盜竊主權,聞者切齒&rdo;,竟然&ldo;今不之罪,乃復厚賜放還,仍守爵土&rdo;。
&ldo;武備卿即烈,前太尉不花……令鷹師強收鄭國寶妻古哈,貪其家人畜產,自恃權貴,莫敢如何&rdo; ,這是依仗官位霸人妻子,奪人財產,&ldo;事聞之官,刑曹逮鞫服實,竟原其罪&rdo;後,結果卻是不了了之。
&ldo;寬仁慎刑&rdo;確實是仁政的表現,&ldo;勝殘去殺&rdo;也是仁君的氣度。但這一切必須要有底線,也就是不能放棄&ldo;懲惡揚善&rdo;和&ldo;違法必究&rdo;的根本。如果殺人越貨、奪人妻女、殘殺族人、搶人財產這些罪行都能夠逃脫法律的制裁,國家的法律豈不是形同虛設?這樣的來維持穩定豈不是本末倒置?
儒臣們評價這種作為是&ldo;刑政失度,民憤天怨&rdo;,再加上與生俱來的偏見,對回回宰輔們自然大加指斥。
何況,作為儒臣領袖的宰相張珪,曾給泰定帝上了一份奏章,洋洋灑灑近五千言,歷數&ldo;弒逆未討、奸惡未除、忠憤未雪、冤枉未理、政令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