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議會之辯(第3/4 頁)
,就是儒家正道!”牛掌院長長吐了口氣,略帶嘲諷的看向趙議員:“趙議員學富五車,一生埋首於經典之中,又為百姓們做了些什麼呢?又是如何探索大同之世的呢?”
“好!”朱慈炯讚了一聲,呵呵笑道:“聽說牛掌院在泰西是研究神學的,入了我大熙之後才開始研究儒學,竟然能有如此紮實的學問,不愧是要衝著先賢祠去、準備做聖賢的人物。”
“依著牛掌院的性子,日後怕是要把孔聖拉下來,自己坐上去……”玄燁玩笑了一句,眯了眯眼:“只可惜議會之中辯經辯得再好也沒用,終究還是要看投票結果的。”
“金玄燁啊,你是在科學院裡悶頭研究太久了,有些不染紅塵的天真!”朱慈炯呵呵一笑:“你以為牛掌院今日發言只代表你們科學院?趙議員那些反對者,只代表他們自己?科技發展,則工商興旺,最得利的是咱們這些投身商賈、興辦實業之人,你覺得牛掌院之前沒來拉攏過咱們?”
“工商興旺,修鐵路要徵地、辦工廠要徵地奪水,海外大莊園的糧食湧入國內、糧價暴跌、田土貶值,誰損失最大?”
“朝廷對農家有補貼,可那些補貼小農戶拿著能夠維持個溫飽,靠著朝廷的就業幫扶政策,也能去工坊裡謀一個工作,但像趙議員他們這些田土眾多的大戶官紳怎麼辦?從革命年間以來,多少靠著田土吃飯的大戶官紳破產?所以他們今日群起而攻之,是隻針對牛掌院嗎?”
玄燁反應了過來,掃視著議事堂:“牛掌院今日和他們辯經,也不是為了說服他們,今日上下議會合議商定國策,上議會里官紳地主多,但整個上議會也才一千來個席位,剩下四千多個席位全是下議會的議員,說服了他們,自然也就得到了最多的票數!”
朱慈炯點點頭,正要接話,那支支吾吾了半天、臉如醬色的趙議員終於是惱羞成怒的怒喝道:“儒家大道、先聖至理,豈是你這西番蠻夷可以理解的?大言不慚、妖言惑眾……”
原本蠢蠢欲動的議事堂瞬間寂靜了下來,朱慈炯又變成了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得了,這下子連上議會的票都穩了。”
玄燁微笑著點點頭,大熙從立國之初就在對海外進行擴張,早早確立“以漢為主、諸族融夏、共生共榮”的國策。
大熙吸取了歷代王朝統治異族的教訓,對於國內和海外殖民地的地方實力派或貴族,特賜為議員或直接給予官職,如同漢代遷移地方豪強一般將他們收回國內,在當地造成群龍無首的權力真空,然後再派設流官,透過義務教育或工作隊的方式推行漢化和通婚融合。
如今上議會中就有不少被特賜議員的海外貴族和豪強,下議會中也有許多入夏的海外之民,當今皇后也是個蒙古郡主出身,趙議員這番話,是一口氣將他們統統罵了進去。
牛掌院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當即“勃然大怒”道:“趙議員,你這番話是什麼意思?本院雖是西番之種,但姓牛名頓,取的是漢名、說的是漢話、用的是漢禮、學的是儒家經典,本院是太祖親賜的二等子爵,是當今矩公欽點的三品科學院掌院,是堂堂正正的大熙子民!你斥本院為蠻夷,是在斥責我大熙國策、斥責太祖和矩公嗎?”
趙議員也知道自己妄言闖禍,一張臉漲得通紅,只能悻悻坐下,不少議員卻不準備放過他,衝著他怒罵不止。
“安靜!安靜!”議長又一次敲起了驚堂木,瞪了那趙議員一眼,朝牛掌院詢問了幾句,說道:“現在開始舉手表決,《科學及技術扶助法案》的修改草章,同意透過的舉手。”
議事堂中嘩啦啦舉起一片手,幾名監紀御史開始點算統計,實際上並不需要他們的統計,舉手透過的人數已經明顯超過不同意的人數,但議長還是耐心等著統計完畢,這才一敲驚堂木:“三千二百票同意透過,此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