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祭拜李建成(第1/3 頁)
十月初一冬,天上發生日食現象,朝廷上下一片驚慌,都認為這是不祥之兆。
李世民問詢李淳風:“今日出現日食,愛卿有何建議?”
李淳風答道:“日月相交而出現日食,是上天的警告:國家將會遭受天災兵禍。”
“怎麼才能消除禍患?”李世民急切地問。
“漢武帝時期出現過日食,大臣石顯建議漢武帝下罪己詔,向天下人承認自身錯誤,撥亂反正,災禍自然消除。聖上可以效仿漢武帝。”
李世民看到袁天綱站在李淳風后面一直沉默不語,就問袁天綱:
“袁愛卿,你有何意見?”
袁天綱因曾參與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總感覺到是自己間接地殺害了李建成。雖然後來他毅然救下了李婉順,但內心深處一直有很深的愧疚之心。聽到李世民叫他發言,於是,他利用古人迷信日食是不祥之兆的機會,勸諫李世民:
“聖上,臣也認為今日出現日食,是上天對聖上的警告。”
“袁愛卿有何高見?”李世民用探詢的口吻說。
“臣認為,上天警告的原因是:故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已逝多日,雖然他們生前曾因嫉妒聖上為大唐帝國建立的不朽功勳,多次加害聖上。但人死為大,請聖上對故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進行追封,定諡號,按照親王的禮儀進行埋葬。災禍自然就消除了。”
袁天綱的寥寥數語,說到了李世民的心坎裡。自從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夜裡睡覺一直做噩夢,經常夢見李建成、李元吉血淋淋向他索命。今日聽袁天綱一點撥,恍然大悟!
於是李世民說道:“故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已逝多日,是時候給他們追封、定諡號,入土為安!眾愛卿認為給他們追封什麼名分及定什麼諡號?”
李世民用探詢的目光掃視群臣,好一會,群臣們這時都為了避嫌而沉默不語。
這時,封德彝建議:“建議效仿漢武帝戾太子故事,給已故太子的諡號為“戾”。”
玄武門之變一直是李世民內心深處的一處逆鱗,他對李建成之死心懷愧疚,如果用戾的諡號,怕遭天下人非議、恥笑!他急切想隱去這段歷史,讓人逐漸淡化此事件。於是當場拒絕:“戾的意思是:罪過、乖張。朕認為此諡號不可行,朕認為諡號隱為宜。”
群臣附和:“聖上聖明!”
李世民就下詔書::“追封已故太子李建成為息王,諡號為“隱”;齊王李元吉為剌王。按親王的葬禮安葬。安葬這天,朕在宜秋門為他們哭喪。”
魏徵、王珪這時出列上奏:“聖上,請允許臣等陪隱太子的棺槨送葬到陵墓。”
李世民表態:“准奏!送葬那天,原東宮、齊王府的舊部屬都去送葬。”
隱太子、齊王的墓葬結束兩個月後,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十六日,袁天綱攜李婉順、李承文悄悄地來到長安縣高陽原,在隱太子陵墓前掃墓。偌大的陵墓無人看管,荒草慼慼。只見陵墓前立有一墓誌,蓋為盝頂形,陽文篆書“大唐故息王墓誌之銘”。墓誌銘的志文由李世民親自撰寫,僅有寥寥五十五字陽文:“大唐故息隱王墓誌,王諱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粵以貞觀元年歲次丁亥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
李婉順看著這淒涼的景象,伏地大哭!李承文也跟著痛哭。袁天綱在旁心如刀絞,沉默不語。
李婉順在父親的陵墓前發誓:“我李婉順在父親陵前起誓:不殺李世民,今生誓不為人!”
袁天綱聽罷李婉順的毒誓,馬上本能地制止道:“婉妹,你還記得上次打賭的賭注?”
李婉順還在悲痛之中,沒有回答袁天綱的話。
袁天綱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