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第2/2 頁)
隨著戰局向我有利的方向發展,同時根據作戰形勢的需要,我方適當地減少了參戰兵力,逐步收縮防禦陣地,我邊防部隊由當初的進攻狀態轉入了歷時兩年半的防禦狀態。
防禦階段:前前後後經歷了幾年戰鬥考驗的我國軍隊對越軍的實際作戰能力心裡有了底,後期與他們玩起了貓抓老鼠的遊戲。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軍隊的建設,為了讓我軍各部儘可能獲得更多的實戰經驗,以及怎樣從容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和技、戰術為目的,從1984年至1989年,七大軍區輪番派部隊參戰。
濟南軍區:67軍(1984-1985年,軍長張志堅、政委姜福堂)、26軍、20軍(1984-1985年)、54軍(1984-1985年)。
南京軍區:12軍、1軍(1984年6月-1985年6月、軍長傅全有、政委史玉孝)。
蘭州軍區:47軍(1986-1987年5月,軍長錢樹根、政委李寶祥)、21軍(1986-1987年5月)。
北京軍區:27軍(1986年秋-1988年夏,軍長錢國梁、政委徐永清)、38軍。
廣州軍區:41軍、42軍。
瀋陽軍區:16軍、23軍。
成都軍區:13軍(1988年-1989年11月,軍長陳世俊、政委陳培忠)、14軍、邊防15團均分別參戰。〈老山和者陰山之戰與部隊的佈防資料均摘錄於網際網路,文字略有刪改,敬請其作者諒解。〉
其實,戰爭往哪個方面打要看雙方指揮員的戰術思想,制定的戰鬥方針,敲定的戰鬥方案。當然最終的結果還要看雙方戰士的思想意識,要看戰士們的頑強鬥志,要看戰士們的獻身精神,歸根到底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先進的武器。越南人總以為自己經歷了長期的戰爭年代,自恃部隊的戰鬥經驗豐富,自恃得到蘇聯先進的武器援助,因此在世界總以自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自誇。結果表明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到頭來卻在中國軍隊面前不堪一擊,他們政府到了最後可能也弄不明白為何會失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