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買賣,還是約好了一起造反?(第2/4 頁)
生像,侯爺在他們的心目中,乃是再生父母,天降神靈。“
賈琮並不知道,皺了皺眉頭,“本侯並沒有做什麼!”
“朝廷抗倭數十年,倭寇越抗越多,是因何原因?乃是那些抗倭的將領們不願意真正抗倭,甚至與倭寇勾結,最終倒黴的是百姓,寧波甚至為此十室九空,百姓或死,或逃離,或不得不屈服於倭寇,為他們做事,可這世上,誰又願意做亂臣賊子,將來無顏去見祖宗!”
王國忠跪在地上出言道,“侯爺去了,不到半年功夫,將倭寇驅淨,只要侯爺在世一日,倭寇一日不敢臨海,百姓們如何不肯感念侯爺?
侯爺殺巨室,功勞更甚於抗倭,僅僅甄家一家倒臺,空出二十多萬頃田地來,侯爺主張賣給百姓們,對那些家無田產的農戶,侯爺幾乎是半賣半送,侯爺的心頭有百姓,百姓的心底如何沒有侯爺?“
“這些廢話就不必說了!”
賈琮也曾於無人之處想過這些,若天下太平,他便守住這天下,若天下不太平,他就可以趁勢而起,但眼下,並不是好時候,無論如何,朝中未亂。
而他也剛剛幫泰啟帝為大順續了命,抄來的那些家產足以緩解眼下大順的財政危機,且泰啟帝已經派宋洪等人制造大船南下而去,努爾哈赤也已經被他摁住了,雖民亂如火,若泰啟帝能夠好生安撫,朝廷還是能夠延續下去的。
王國忠見說了沒用,一時間就很無措了,好在賈琮並沒有要將他們捉拿的意思,不得已,王國忠和王可貴對視一眼,朝賈琮再次拜了兩拜,失望而去。
柳湘蓮送二人出門之後,很是不甘,又回來了,見賈琮依舊在書房裡,保持著背手而立的姿態,似在沉思什麼,他道,“侯爺,為何不將他們收編入侯爺麾下?”
大順的將領,均習慣養私兵,待遇好,裝備精良,每每打仗的時候,均是這些私兵立下大功,柳湘蓮的意思,賈琮為何不將這些人收歸到自己的私兵裡頭去。
賈琮轉過身來,在椅子上落座,問柳湘蓮道,“我久不曾出京,出京之後也是往北走,一路過來,沿途所見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柳湘蓮聽聞這話,賈琮並非無動於衷,也忙道,“侯爺居朝中,應當也看到了,眼下朝中可還有一二忠臣?當年太上皇一心向道,朝臣們往往多年不曾見其一面,濫用民力,大興土木,以求長生不老,百姓在其眼裡,螻蟻不如,朝政敗壞非一日之功。
當今皇上倒是有中興之志,可大廈將傾,如何能夠輕易挽回?如今日月並存,彼此相鬥多年,朝臣們分做兩派,互相攻訐,彼此構陷,誰又將百姓放在眼裡?
我聽說,安塞城中有糞場一處,每晨必棄二三嬰兒於其中,至次晨,所棄之子必死,而又有棄之者。天下已到了如斯地步!”
賈琮心知怎麼回事,卻依舊將一句話問出了口,“朝廷不是有賑災之銀撥下去嗎?”
柳湘蓮以為他年幼無知,不由得嗤笑一聲,“侯爺說笑了,朝廷撥一萬銀子下去,能夠有一千兩銀子用在百姓身上,已是天大的運氣,遇上好官了。
侯爺為朝廷攢下了不少銀子,百姓們都知道,可用在百姓身上並無一錢。“
他看了賈琮一眼,“屬下的兄弟們前來,並非是想讓侯爺做什麼,侯爺大義,自己吃過苦,便能體會百姓之苦。屬下這些兄弟們也是萬般無奈,將來,侯爺但凡能夠給他們一條出路,他們必定會安分為民,若是其他人,則一定會抗爭到底。”
賈琮沒想到,這麼快,事態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了!
次日,王朗又來報,說是南邊陸陸續續有流民往遼東來,眼看就要到寒冬了,來這麼多流民,遼東安置起來,壓力也甚大。
這說明,賈琮的屯田政策得到了百姓的認可與支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