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第2/5 頁)
採的小ju花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09-19 11:56:25
☆、端倪
馬車過了路口,又向裡行了一段,這才在半山腰的一塊空地前停了下來。
周寶珍下車,但見四周除了把手的兵丁,便只有自己這一行人,抬頭遠處山頂上,是巍峨高聳的大護國寺,回頭身後是蜿蜒曲折的山路。此時,尚在半山腰,風景已與別處不同,就不知山頂的風光又該是如何了。
再往上,馬車便不能走了,而是一級級由青石做成的臺階通往山頂。周寶珍望著眼前的石階,想著柳氏當年便是在這裡三跪九叩一步步去到寺裡的,心下更對她感念起來。母親為了自己確是吃了許多苦的,這樣的事可沒有幾個貴婦人能做到,更何況她當時剛剛生產不久。
因怕皇后久等,周寶珍放棄了步行上山的計劃,帶著絡姐兒坐轎子,蕭紹在轎旁隨行,一行人向山頂行去。
走了足有小半個時辰轎子才落地,她在心裡暗暗咋舌,俗話說&ldo;望山跑死馬&rdo;果然還是有道理的,看著不遠的距離,可走起來卻是不近,幸好方才沒有逞強說要步行上山。
蕭紹上前親自扶了周寶珍下轎,絡姐兒也由辱母抱著從轎裡出來,蕭紹指了眼前的山門對周寶珍說到:&ldo;三門,也叫&l;山門&r;過去修行都是在山上,因為人們覺得山頂是離神靈最近的地方,且跡罕至最利於清修。所以自古以來大多寺廟修建在山上,門開了三個洞,所以又叫&l;三門&r;。中間的門叫空門,進了空門表示進入了佛國世界中。左門叫無作,右門叫無相,表示世界萬物其實都是人們的感覺,而不是客觀存在的。。。。。。&rdo;
到了山上,蕭紹反倒不急了,指了眼前的山門,對周寶珍漫聲而談。大護國寺的主持大師,親自在門上迎了他們一行人,引著大家往裡走,蕭紹也不用人介紹,一手攜了周寶珍親自為她講解。
大護國寺可算是大魏朝香火最鼎盛的佛教寺廟,也是大魏朝的皇家寺廟。整座寺廟宏大莊嚴,是典型的禪宗寺院建築,中軸線上有七重大殿,主殿採用了唐代漢式樑架、斗拱、藻井等建築形式,梁、枋、柱及門框則布滿飛天、人物等具有濃鬱唐風的浮雕。金頂和斗拱亦是典型的漢式構造。由門廳和前廊圍成的天井、經堂、佛殿組成一個整體建築。
根據&ldo;伽藍七殿&rdo;制,七堂為佛殿、法堂、僧堂、庫房、山門、西淨、浴室。較大的寺院還有講堂、經堂、禪堂、塔、鐘樓、鼓樓等建築。
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為中軸線,自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最後是藏經樓。東西配殿則有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藥師殿等。寺院的東側為僧人生活區,包括僧房、香積廚、齋堂、茶堂、職事堂等。西側主要是雲會堂,以容四海雲遊僧人而名。
山門而後的天王殿,中供大肚彌勒,彌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大天王像,彌勒像的背後是護法神韋馱天尊。
大雄寶殿為全寺的主殿,大雄,梵語摩訶毗羅的意譯,即像大力士一樣,一切無畏。它建在須彌座上,是一間九開間的大殿,象徵帝王之尊。大雄寶殿供奉主尊釋迦牟尼像,殿內寬敞宏闊,蒲團整齊,供具精美,鍾、鼓、魚、罄等法器均按佛教儀規陳列,四時香菸繚繞,幢幡飄佛。
法堂是演說佛法、皈戒集會之處,是寺中僅次於大殿的主要建築,最後是藏經樓,珍藏佛經的地方。不同於一般寺廟,大護國寺背後,還有一片佛塔和碑林。
蕭紹一路侃侃而談,仔細為周寶珍講解了這座皇家寺院,彷彿他們真的只是來遊玩一般。周寶珍心下暗暗納罕,表哥不信神佛,這她是知道的,可他現在如此做派,看在外人眼裡,大概會以為他對此是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