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2/3 頁)
仍然保持著九十年代的風貌,小型百貨店還是老式國營商店的樣子。店主有點年紀了,有條不紊地經營著他的事業,對於&ldo;改不改革&rdo;漫不經心。葆光偶爾會進去逛逛,臨走挑貴的買,權當照顧生意。
腳下的路石板鋪就,街道兩旁青瓦房鱗次櫛比,穿過逼仄的小巷,一顆顆參天古槐如傘蓋般撐開,云云蔽日,雀鳥在枝葉間來回地穿梭跳躍,老人在樹下組場合打棋牌,各抱著一隻茶杯,立著,坐著,抱著臂,倚著樹,閒淡愜意。
早點鋪子陸陸續續開張了,包子鋪蒸的煙霧繚繞,屜籠一揭開,熱騰騰的霧氣一蓬蓬升起來,撲在老闆黝黑的臉上。
香氣勾出了葆光的饞蟲,桂花香了一路,飯菜香了一街,葆光走不動了,站在大街上。
小吃店老闆最樂意見她,遇上總要趕搶著招呼到自家店裡消費。有個把昧著良心的老闆,把價抬得高高的,想方設法要把葆光的金山銀山賺到自己腰包。別人背地整她冤枉,看不過去的暗示幾句,葆光還是要去,後來就有人笑她傻,當面喊得親熱,轉過背還不知道怎麼取笑。
&ldo;葆光。&rdo;賣豆漿的李大嫂及時剎了車,回頭喊她。
葆光扶穩左搖右晃的車頭,女人踩地下車來,麻利地打豆漿,&ldo;聽說你去國外治病了,嚴重不?好轉了不?&rdo;
葆光笑著說:&ldo;沒事,謝李嫂關心。&rdo;她一聲謝擺明瞭是不想談這件事。
&ldo;大家是鄰居,相互照應應該的。你這麼早就往城裡趕呀……&rdo;李大嫂那溜圓的眼睛一轉,瞅到了她懷裡的牛皮紙袋,&ldo;桂花好哩,打糕釀蜜都香。&rdo;她一笑嘴就合不攏,直要咧到耳根去了。
葆光知道她打桂花主意,&ldo;水果基地的桂花該開盛了,嫂子去問問邱伯。&rdo;
&ldo;那怎麼好意思。&rdo;
李大嫂笑得燦爛了,把豆漿給葆光,又遞一根塑膠吸管,葆光不要,捧過杯子胡嚕兩口,心窩裡暖乎乎的,身上也暖了。
李大嫂本來還想在她嘴裡探聽點別的,但葆光付錢告辭,她也要趕去校門外賣豆漿,蹬上三輪刺啦刺啦騎走了。
賣餅的尤婆婆在支鍋灶,葆光幫她搭桌椅板凳。
尤婆婆說:&ldo;李家嫂子這人貪小便宜沒什麼,最厲害的就是那張把不住門的嘴,還愛搬弄口舌。你別和她多說,免得壞了名聲。&rdo;
葆光根本沒放在心上,說:&ldo;她家豆漿不錯。&rdo;又添一句,&ldo;婆婆的餅也好吃。&rdo;
尤婆婆知道這姑娘聽不進去,繫上圍裙,趕她走,&ldo;別擱這燻臉,去坐著等。&rdo;葆光搬小板凳坐下。
尤婆婆不慌不忙地烙餅,葆光吸著豆漿和她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尤婆婆兒女在省外,不常回來,有個小輩願意陪她說說話自然高興。
新鮮出爐的餅,尤婆婆揀了三張拿給葆光,一張五香蔥油餅,一張椒鹽餅,一張油酥燒餅,分量明顯不同。葆光咬下去,咔擦咔擦,脆脆的,滿口生香。
期間路過幾個熟人,和她打招呼。
葆光是鎮上的熟臉,認識的葆光道一聲伯伯阿姨早,不認識的笑一笑,大家看她反應遲鈍,又是出了名的,失不失禮根本沒人在意。
小地方藏不住事,哪家發財添了多少款,哪家婆媳家務糾纏不清,傳的有鼻子有眼兒。只葆光的事沒一人傳得對,十里八村只曉得葆光住村郊山下那座大宅子,出行豪車代步,前年還出資在村頭修了路,建了廠,出手闊綽大方,比鎮上頂頂有錢的財主還豪氣,誰不想和她搞好關係。
</b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