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3 頁)
去死吧,死的好,大家這樣叫囂著。哪怕不是真的,也會被網路暴力逼成瘋子,逼成赴黃泉的鬼魂。
這不是聳人聽聞,艾家已經有兩個例子,最真實的一個例子因為不能承受輿論高壓撞車自殺,至今還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葆光以為自己走出了第一步就贏了,今後能面對這個世界。但現實是,世界不願意接納。
在糟心的言論前,她選擇躲回龜殼。
作者有話要說: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今天又老了一歲。
近年最怕過生日,總怕時光走的太快。
☆、009
到了山上,葆光站在秋水宅門前的那塊空地。
上次她走,牆下那排小葉女貞將將綻開,潔白的花嵌在修剪成圓球狀的樹冠裡,像一團扯碎撒開了的棉花糖。季節過了,敗了花,又掛起果。現在是木芙蓉的季節,一朵朵俏立枝頭。
葆光眯起眼,朝莊嚴大氣的宅門上一寸寸瞄著,瞄到那一點朦朧樹影裡的白牆,腳底下踏步似的跺了兩跺,輕輕地笑了。
她有一個習慣,離家久了,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門前站上一會兒,踩一踩園圃松出來的土。
葆光還在想從前的事,鐵門咯吱咯吱地開了。她看過去,嘴角彎曲的弧度大了。
一身運動裝的老太太從裡面出來,戴一頂白色遮陽帽,一手拄著手杖,另一隻手搭在四姐遇澄的小臂上,昂著胸,目視前方,穩穩噹噹的,儼然老佛爺出宮的派頭。
見石榴和葆光一起來,老太太很高興,說趕上了就去換衣服吧。
才停了車上來的石榴頓時乾嚎:&ldo;早知道我也繼續堵路上啊。&rdo;
老太太一抬柺杖,作勢要打,&ldo;你說什麼?&rdo;
&ldo;我說,老祖宗吉祥。&rdo;石榴笑著躲開,拉了葆光就走。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茱萸會,自古有賞菊登高的習俗。
在艾家,晚輩陪老人登高是慣例,是老太爺艾靖弢在世就定下來的家規。這天艾家的兒孫能回家的就回家來,不能回家的也要電話問候,堪比逢年過節。
老太爺和第二任妻子,也就是現在的老太太董如許沒有生養,只和董芍生育三個兒子。
長子戰場上殉職,未婚無子,老太爺做主過繼了次子的一個兒子,才把長子一脈的香火續上。艾江河、艾丘陵……&ldo;地形&rdo;輩的第三代統共就有六個,一代代開枝散葉下來,差不多是五世同堂了。
老太爺把家族江山打下來,守江山的人不缺,產業越做越大,問題也多了,一個個守在國外忙事業,哪能說回就回。
幾個&ldo;地形&rdo;輩的一合計,把自己的兒女留在老太太跟前盡孝,於是走了&ldo;地形&rdo;輩的,來了&ldo;遇&rdo;字輩。
長曾孫遇洙是知名演員,常年在外地拍戲,也難得露面。遇君、遇舟、竹音三個在趕回來的路上。於是隻四個曾孫女拖兩個小的,陪老太太上了山。
今天來登山的人大多都是住山上舊宅的人家,有夫妻兩個的,有獨自一人的,有鄰裡結伴,也有兒孫作陪的。
&ldo;家裡呆著不好,偏要出來登山,瞎折騰什麼。&rdo;
一個中年人很不耐煩地走在前頭,對身後的父親不管不顧。
老人畢竟上了年紀,慢吞吞跟著,一不留神被坑窪的山路絆了一腳。
落在最後的葆光攙了把,老人站穩了,向她謝了謝。
美景也幫扶著老人,&ldo;爺爺,路不好走,我攙著你。&rdo;
葆光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