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67(第2/3 頁)
宮刑,朕也該把他們留在宮裡。憑大明萬萬的百姓,難道還養不起十萬孝子嗎?
可是後果呢?葉卿從先帝薨逝以後想想,這十萬宦官和近萬的宮女子在宮裡,養了十萬“孝子”的朝廷會是什麼樣?
‘禁閹令’會立即受到效果嗎?民間是不是還會源源不斷地增加‘近君孝親’之人,淨軍的人數是不是還要擴大?
朝廷每年撥到內廷的銀子就是再增加百萬兩,每個‘孝子’不過才能拿到十兩,可夠他們‘養親’的?”
葉向高沉默。果然自己是臣子,只從臣子的角度考慮事情。
“朕不想太子將來做仁君。因為西洋人對大明虎視眈眈。為什麼大明與西洋人連年在印度開戰、寸步不讓的,不就是怕西洋人能越過安南到呂宋,再到大明的沿海嗎?
若是太子將來仁厚了,只要他往後退讓一點兒,用宋神宗與西夏和議的法子解決與西洋人的相爭,百兩銀子的‘歲賜’,就是增加了西洋人百兩銀子的力量。最後就能養出來吞了大明的巨獸。
你說是不是?”
葉向高知道朝臣中有太多人在議論兵部連年在印度、安南、韃靼還有日本用兵,軍費開支佔了朝廷支出近半的事情。他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天子的壓力只多過他不會少於他的。
而且今年韃靼土默特部對西寧衛、涼州衛的騷擾,也不曾斷過。土默特部與土魯番部聯合起來派使者來大明,想用稱臣的法子換取大明的“歲賜”糧食,都被天子拒絕了。
大明的百姓剛剛能吃飽而已,哪裡有閒糧買虛名!
用‘歲賜’的法子解決戰爭,他葉向高也是堅決站在天子這邊反對的。花錢買個俯首稱臣的虛名,天子無數次反對過了。
“誰一年給大明一百萬,朕也派使者去稱臣。”
葉向高只能點頭承認天子說的有道理。
“但是陛下,宋仁宗的時候,北宋確實是很強盛啊。”
葉向高本想說大明的仁宗,但想到天子對不能控制自己私慾之類人的鄙視,只好嚥下不提本朝。而其它各朝的仁宗,好像,唉,還是隻有宋仁宗能提起來了。
“要是他強硬一點點,是不是不會出現‘兩府隨進隨退’?不會出現賢者在位,不能安其位;因不能安於其位,而無法施其才。朝令夕改,一反一復,使‘吏無適守,民無適從’的現象呢?
秉性仁厚之人的短處,在他身上顯示的也很明顯啊。不然範希文的改革能夠持續下去,北宋的‘三冗’弊端,也會有實足的修正。”
葉向高沉默了一會兒。
“陛下,太子自小就是仁厚的性子,陛下現在想扭轉他,會不會……”
“你是怕他最後既失去了仁厚,也沒學到勇武?”
“是。臣最擔心的就是太子的心性被引導亂了。”
朱由校搖頭,“朕準備讓太子早日臨朝理政。等他三十歲了,朕就退位做太上皇。若是朕能多活幾年,不愁教導不出來血性的皇太孫。”
葉向高在心裡抹把汗,陛下,太子還不到十歲呢,就想到皇太孫了。但他不得不承認天子未雨綢繆的長遠規劃,真的是大明百姓的福氣。改朝換代中,最受磨難的還是萬萬的百姓了。
天子能為百姓想了這麼許多,葉向高突然萌發了回鄉寫書的念頭。他要將今日之日記錄下來,看二十年後,陛下是不是如今日所言。
葉向高向天子長揖到地,“陛下,太子而立之年,陛下尚不到半百之數。老臣是看不到陛下行堯舜之舉的那一天了,在此先恭祝陛下,也恭祝大明能千秋萬代,臣返鄉之後會日夜為大明禱告神佛的。”
葉向高突兀地提出了致仕,倒是讓朱由校愣神。君臣經過數年的磨合,可以說是每一件事情,不用他多說,葉向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