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1/3 頁)
武官們紛紛沉默,心想皇上您想幹啥就幹啥吧。
一方面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們這兩年受了不少的好處,俸祿也提了又提,簡直是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好日子。
另一方面,自己捱打受氣慣了,真沒有過倒搶蒙古人一次的想法。
那次陸炳帶著人直接洗劫了一個部落,別說文官們懵了,三大營的人都懵了。
這萬歲爺如今不按道理出牌的程度,當真是舉世聞名啊。
第54章
戚靈的調令來的突如其然。
不光如此, 吏部聽說去乾鈞堂裡開了個會,連夜起草了一份檔案, 又修訂編撰了三趟, 最後公告於朝廷。
從前想要升職, 一是看吏部的考評,二是看皇上的心情。
這吏部考評, 當然就少不了各種人情往來,也是貪汙腐敗的勝地。
再者,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熬資歷的說法。
往前像徐階陸炳這樣的年輕一代,也很少有機會能在這個年紀就身居高位。
主要還是因為皇上現在專權在握,誰都不敢碰他。
吏部現在公開的詔令,是直接明確每個職務的考察方式和業績評斷標準, 以及上位所需要的任職年歲。
另外, 但凡是有所重大建樹,又或者在尋仙考或者新科舉中名列前茅的,都可以破格往前提, 不看資歷。
等檔案一發下去,三司五寺七部全都炸了。
皇上這完全不按老規矩來啊!
熬資歷這種事情,看起來是對長輩的尊敬, 其實說白了,還是個利益的沉澱和結團。
如果是年輕一代的, 家裡有個當官或者賊有錢的爹,那上位雖然慢,也比平常人快很多。
但那些能熬到五六十歲的老臣, 基本上跟宮中的人人都已經熟的不能再熟,人際關係跟樹根一樣虯結在一起了。
正因如此,當吏部公佈這個訊息的時候,人們不再一起把矛頭對準皇上,試圖撼動他半分,而是開始各自為自己考慮了。
這個公告一出來,意味著當今更注重的選賢與能,而不是看誰更能討好高官顯貴。
如果真的如吏部這樣來,那自己哪怕只有四十出頭,努力幹活兢兢業業,也能很快就出頭了。
那些精明的老賊自然第一個嗅出來風聲不對,這明顯是要不動聲色的瓦解他們舊有的勢力,但是這個時候想要跳出來反抗,已經什麼都晚了。
要反抗,就要在那時候楊慎帶著百官嚎哭,被毆打杖斃五人之後繼續反抗。
如今的皇上已經行過冠禮,比十五歲的當初鐵血更甚,手腕愈發狠決。
更重要的是,他抬升了武官的地位,手中攥緊了全國和京畿的兵權,哪怕這幫文官們想要搞事情,都完全沒得搞。
‐‐要知道,從前撂挑子不幹,可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
本身當皇帝的要日理萬機,什麼都忙不過來。
朝廷中真正有分量能幹實事的就那麼多,只要撩了挑子,中心樞紐都得亂了套。
可現在不一樣。
徐階、楊慎、陸炳、虞鶴,一系列中青年官員被重用提拔,從嘉靖七年秋起就在暗流湧動的換血。
哪怕現在的老臣都看清了局勢,不再動不動以告老還鄉作為威脅,恐怕皇上也在想如何再趕走些不中用的累贅,好把新鮮血液放進來。
戚靈原本在工部的一個小部門裡做七品大使,現在被提到了經部,成為六品主事。
整個經部和工部都開始擴大規模,連衙門都開始拆原有的花園小築,修建更多的辦公之處。
於此同時京中在內市旁邊又挑了個地方,準備同時修建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