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第1/2 頁)
「咳咳,說起來這炙烤五花肉的味道怪香的,不如我們待會點這道菜吧。」
於是紛紛有食客點單:「老闆,這裡要一盤五花肉。」
「哎!」勺兒歡天喜地就去點單。
見諸怨平息,慈姑便走到李福兒身邊,笑著問她:「我這紅燒肉之事解決了,李娘子的事情當如何解決呢?」
什麼?中間還有內幕?
本來準備散去的食客們一聽便都站住,紛紛豎起了耳朵。
慈姑笑道:「您是侍郎家的娘子,怎麼會在適才說什麼欺侮我們老百姓不如官兵有權有勢?」
「修建堤壩的都是普通兵卒,哪裡比得上侍郎家娘子有權有勢?」慈姑撣了撣衣袖上並不存在的灰,慢悠悠道,「李娘子顛倒黑白隱姓埋名,為的到底是什麼呢?」
「再者,堤岸堂廚這卻不是開門做生意的店,只面向修建堤壩的兵卒,李娘子是如何拿到這一盤紅紗肉的?除非是在兵卒中有自己的人才能拿到。」慈姑笑道,「這可就奇了怪了,堂堂侍郎家大娘子,又為何能與兵卒認識?這當中又有什麼我不知道的事?」
李福兒先是氣得滿臉通紅,而後等她說完這一句後臉色又變得煞白,她舉起手指指著慈姑,聲音都變得哆哆嗦嗦:「你你你……你信口雌黃!」
慈姑笑眯眯欣賞她一臉窘迫:「我只是合理疑問,又不是汙衊李娘子。李娘子為何這般激動,莫非——真是被我說中了不成?」
李福兒嚇得拔腿就走,連桌上的食盒都不敢再要,她走得匆忙狼狽,偏偏慈姑還慢條斯理道:「奉勸李娘子一句,下次想要陷害人,總要先捉住把柄才成,莫要先將自己的馬腳露出來,這可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麼?」
惹得食客們鬨堂大笑。
這一樁趣事很快就流傳了出去。汪三爺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將此事隱晦寫進了朝報裡,他未點明是誰家娘子,只隱晦說對方是官宦之後,於是好奇的汴京人們便紛紛打聽起來,當時在場許多食客於是紛紛獻上真相:那可是李侍郎家娘子。
於是李福兒就此被諸人都知道她非但處心積慮去康娘子腳店裡找茬尋事,還得到了僅限於兵卒們所吃的那一份紅燒肉藉此挑事。
文葆帝姬得知在她上次寬容了李福兒之後李福兒並沒有金盆洗手反而再次陷害慈姑後便在城裡貴女圈中放出風去,將當日發生之事說與諸人知道。於是京城的貴女們便都知道了李福兒原來還欺壓商戶女和欺負父親下屬女眷。
有了這幾樁事,她在京城的名聲算是徹底敗壞得乾乾淨淨。
氣得李侍郎將她送回了老家。
至於慈姑店裡可謂是因禍得福,因著這樁事許多食客都知道了慈姑娘子腳店裡的紅燒肉沒有放油,而是利用食物本身攜帶的油脂進行烹飪。是個有腦袋的人就會想到這法子一來麻煩,二來減少了食物的口感,店家既吃力又不討好食客,若不是真心為了食客考慮,誰會這麼做?
如今還上哪裡去尋這般實在又為顧客著想的店家?
一時之間許多人都來娘子腳店,點名要吃這不放油的紅燒肉,引得店內生意大好。
至於那堤岸堂廚之事,很快就被義憤填膺的兵卒們查了個清楚,原來李福兒的婢女有個相好的正好是個禁軍,有一日與她說起這紅燒肉是紅色,那婢女去過康娘子腳店吃飯,覺得不一樣,兩人爭執起來,情郎便拿出紅燒肉與她證明,那婢女說給了李福兒,李福兒便拿著這盤肉來慈姑店裡找茬。
如此一來此事便算告一段落。
郭翠美聽得此事後也暗暗後怕,李福兒一開始要報復慈姑時特意請了她同去,只不過她當時因著被帝姬冷落而心緒不佳便沒有同去。
誰能想到康娘子那樣一個無權無勢的商戶女居然能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