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到中午時果然來了一個夥計,提著兩個食盒,食盒裡拿出兩份飯菜,收了一百六十文銅錢,數清楚了又說:「晚間我來拿碗碟。」
這倒不是店家大方,而是如今大宋富庶,汴京城裡尋常店家買賣飯食都信任顧客,有的店鋪連幾百銀的銀盤銀碗都敢出借,何況這普通瓷碟乎?
田三娘便與寇嫂子在她家櫃檯處攤開碗筷,開始吃這一頓午膳。
油光順滑的烤鵪鶉上淋著金黃色醬汁,如今已經些微凝固,可非但不影響成品,反而叫整道菜更加色澤鮮明,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放入嘴中,最先感受到的是鵪鶉焦脆的外皮,鵪鶉皮應當是被油炸過,脆生生在嘴巴中炸開,鵪鶉下面的肉質鬆軟,外酥裡嫩,帶來巨大的油脂香氣。
而上頭淋著的醬汁甜中帶些微酸,搭配外酥裡嫩的炸鵪鶉,融合巧妙。
寇嫂子要更豪爽些,吃了兩口直接上手,撕開鵪鶉拿在手裡津津有味吃了起來,連手指頭的湯汁都要吸吮乾淨。
香橙胭脂蘿蔔酸酸脆脆,帶著一絲橙子的清香,在嘴巴里噶本利落脆,刺激著口腔分泌口水,落下肚去十分開胃,大口吃著鵪鶉肉時來上這麼一口櫻桃蘿蔔,原有的油膩感登時消失不見,反而還想再吃一口炸鵪鶉。
小蒸餅松鬆軟軟,還冒著熱氣,拿起咬一口,面香滿口,軟暄暄甜滋滋,蘸著蜜汁炸鵪鶉的醬汁吃一口,簡直是絕配。
寇嫂子吃飯快些,她吃完了自己盤裡的,還巴巴兒瞅著田三娘盤裡的鵪鶉,將田三娘給逗樂了,便從自己食盒裡夾出一塊扎鵪鶉過去:「寇嫂,這家菜當真不錯。」
寇嫂子慢慢吃著這來之不易的鵪鶉,一邊搭腔:「那是!回頭等我當家的回來看店,我便請你去吃這家腳店!」
晚上李大頭去收餐盤時便收到了兩個訂單,田三娘道:「明兒我們兩家也要送。」
李大頭今日除了田三娘,還有許多客人也點明瞭第二日還要購買,如此一來,腳店裡非但飯點忙碌,在非飯點廚子們也要忙著做菜,好滿足外送需求。
外送業務做了起來,原有的人手便有些捉襟見肘。
店中如今兩位侍女還是借的馬夫人的,慈姑自己則在前頭又結帳,又是協調顧客紛爭,晚上還要去州橋夜市去擺攤,著實辛苦,便思索著多僱傭幾個人來。
她便去尋了牙人,要他幫自己尋摸幾個合適的人手。
牙人帶了幾位小娘子,慈姑一一打量過去,手中帶泥的不要,東張西望的不要,單挑那出身鄉間又瞧著能幹活的挑了三個。
牙人做成了好大一樁生意,心裡高興,又提醒慈姑:「記得與小娘子們改名。」
慈姑一愣,名字出自父母,不過許多買奴的人家為了叫奴婢服從便也有了起名的風俗,慈姑卻無那癖好,與小娘子們說個分明:「你們原來叫什麼便是什麼。不用特地改名。」
小娘子們便又通了姓名,一個叫通草,一個叫果子,一個叫勺兒。
慈姑便問她們想不想做菜,幾個小娘子都是鄉下孩子,期期艾艾,漲紅了臉,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幾個廚子們瞧見慈姑這是要教徒的架勢,紛紛勸起了她,這個說:「康娘子是好心,但徒弟豈是那麼好收的?」、「要尋些廚子世家的,有些底子才好教。」、「須得上門求上來誠心誠意拜師的才好,否則擔心半路跑了。」
慈姑坦然笑笑:「我自個兒便不是廚子世家的,不也做得不差?」再者,當初師父教授她時便與她講過,廚師這一行當要發揚光大,最忌諱便是藏著掖著。師父當初對萍水相逢的自己傾囊相授,自己面對別的小娘子時便無法藏私。
見慈姑執拗如此,幾位大廚們便也不再勸,卻拉拉扯扯一起也要拜慈姑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