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2/2 頁)
個生雞蛋受到了由衷的歡迎&rdo;。次日,斯提塞爾將軍和乃木將軍如約會見。&ldo;兩位將軍握手,斯提塞爾將軍讚揚日本軍隊的英勇……,乃木將軍則稱頌俄軍長期的堅強防禦。斯提塞爾將軍對乃木將軍在這次戰爭中失去兩個兒子表示同情。……斯提塞爾將軍把自己心愛的阿拉伯種白馬送給了乃木將軍。乃木將軍說,雖然極其希望從閣下手中得到這匹馬,卻必須首先獻給天皇陛下。他相信這匹馬一定會下賜給他。他許諾,如果那樣,他一定要象愛護自己的愛馬那樣加意愛護它。&rdo;日本人都知道,乃木將軍為斯提塞爾將軍的愛馬在住宅前院建了一所馬廄。據描述,它比乃木將軍自己的住房還要講究,將軍死後,成為乃木神社的一部分。
有人說,日本人自上次俄國投降後性格已完全改變,比如,他們在菲律賓的肆意破壞和殘暴是世界周知的。不過,對於象日本這樣極易隨著情況而改變道德標準的民族而言,上述結論未必是必然的。首先,敵軍在巴丹戰役之後並沒有投降,只有區域性地區投降了。後來,菲律賓的日軍雖然投降了,日軍仍在戰鬥。第二,日本人從未認為俄國人在本世紀初曾經&ldo;侮辱&rdo;過他們。與此相反,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所有日本人幾乎都認為美國的政策是&ldo;蔑視日本&rdo;,或者用他們的話說是&ldo;根本瞧不起日本&rdo;。他們對排日的移民法、對美國在樸茨茅斯和約及第二次裁軍條約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這樣反應的。美國在遠東經濟中影響的擴大以及我們對世界上有色人種的種族歧視態度也促使日本人採取了同樣的反應。因此,日本對俄國的勝利和日本在菲律賓對美國的勝利,顯示了日本人行為的明顯對立的兩面性格:受過侮辱時是一面,否則是另一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