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ldo;我專門找資料瞭解了一下1964年派出考古工作隊來到臨淄的背景。早在1956年,發布了《關於在農業生產建設中保護文物的通知》,以山西為試點開始了第一次文物普查,當時通知各省先上報已知文物。&rdo;老悶告訴大家,實際上,1957年&ldo;反右&rdo;鬥爭開始,普查工作基本停滯。1956年到1957年間,各省公佈了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後來把各地文物匯總出了一本書,收入文物7000處。1961年,國家公佈了第一批&ldo;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do;名單,這份名單只有180處文物,這是從全國7000處文物中選出來的。第一批文保單位名單收錄的都是著名文物單位,&ldo;比如,這份名單上還有故宮,你就能想到這份名單的意義有多麼重大。&rdo;
&ldo;考古工作隊更是匯集了全國最頂尖的專家學者,早在1961年,國家文物局派遣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研究員黃經略來到臨淄,任命他為山東省文化廳臨淄文物工作隊的隊長。到1964年,副隊長楊子範正式帶隊來到臨淄進行調查勘探,後來著名的考古專家張學海等人都是當時工作隊的隊員。這支考古工作隊是國家文物局派遣到臨淄的第一支考古隊伍,可謂人才濟濟。比如,隊長黃經略是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研究員,而楊子範和張學海則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第一和第二任的所長。&rdo;老悶說,這支考古夢之隊責任重大,困難重重‐‐這是文物工作隊面臨的現實問題。
時間拖得越久,日子越煎熬。
這一天雨後,在楊子範的帶領下,工作隊一行人從縣城(現在的齊都鎮)出發,一直往東北方向走,走到河崖頭村西邊。當時河崖頭村西邊有一條村道,還有圍子牆,圍子牆已經不是很完整了。工作隊順著村西的村道往北走,走了不遠,過了個水渠,水渠北邊,有一片東西向的綠豆地。
&ldo;啊,河崖頭村啊,我們最近剛剛去過。&rdo;老剛大叫一聲,老悶沒理他,繼續往下說。
工作隊雨後出門調查,一是看看有沒有什麼文物被衝出地表,二則也可以看出當時工作隊的壓力。此時,工作隊的鑽探技工老馬在綠豆地東邊的路邊,看到幾塊露出地表的骨頭。
據稱,1964年的時候,老馬大概50來歲,他是河北派來支援考古工作隊工作的一名鑽探技工。在剛剛進入考古隊的年輕人看來,同是考古隊的專家,老馬跟楊子範、張學海等這些專家渾身上下透露出的氣息都很不一樣,整個人十分神秘。
這個老馬,名字就叫馬傷柱。可以說,他就是發現臨淄殉馬坑的第一人!
當時的考古隊員朱玉德回憶,馬尚柱在臨淄待得時間也不長,大概也就幾個月的時間,就回河北去了。
&ldo;實際上他是受□□文物事業管理局委派,到這裡來培訓鑽探技工的,這個人鑽探經驗很豐富,水平很高。&rdo;朱玉德是這麼說的,老馬的鑽探經驗十分豐富,這與他蒼白的考古和歷史知識形成了巨大差別。很多時候,他們在對出土文物上面文字進行辨識的時候,這個經驗豐富的老考古隊員卻一聲不吭。在專家們談論齊國歷史的時候,老馬更是銷聲匿跡。
&ldo;哈哈,老馬姓馬,當然必須是他發現殉馬坑。&rdo;老剛插話道。
&ldo;這個巧合的確很有意思,你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有點不對勁的地方‐‐這麼多專家都在這裡,為什麼單單是老馬發現並認出了馬骨呢?也就是說,這根本不不是一個巧合。起碼,老馬對這些牲畜的骨頭十分了解。&rdo;老悶說,當時所有專家還在猜測這些骨頭是什麼動物留下的?是老馬很明確告訴大家,這是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