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2/3 頁)
靜池等七鹽場。這些鹽場主要產青鹽和白鹽。青鹽品質純淨, 以稍帶青綠色而得名,其質量比白鹽更佳。
此外,在西安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西)的鹼隈川還出產紅 鹽和白鹽,但其產量和質量都比不上興、靈二州的青白鹽。
西夏統治者在中央機構三司中設鹽鐵使專管鹽鐵,說明對採鹽業的 重視。西夏統治者之所以重視採鹽業,因為它是西夏政府重要財源之一。
如元昊時&ldo;數州之地,財用所出,並仰給於青鹽&rdo;1 西夏青白鹽除了供西夏人民食用外,主要用於同宋、遼、金進行官 方貿易,其中運往宋關中地區最多,並以此換回大批糧食。由於西夏青 白鹽的質量優於宋朝的解鹽,價格也比解鹽便宜,深受宋朝沿邊人民歡 迎,&ldo;以青鹽價賤而味甘,故食解鹽者殊少&rdo;,宋政府鑑於&ldo;解鹽之利 日漸侵削&rdo;2,為了保證解鹽的暢銷,往往&ldo;峻青白鹽之禁?重為法以 絕之&rdo;3。即禁止奸商私自販賣青、白鹽至宋,謀取暴利。
印刷業: 西夏印刷業頗為發達。自元昊建國後,統治者為了學習吸收漢族的 先進文化,發展自己的文化教育,除了大量搜購漢文典籍外,還用夏漢 兩種文字雕印書籍,成為風氣。為了發展印刷業,西夏政府還設定一種 官府出版機構‐‐&ldo;刻字司&rdo;。1957年,北京發現壽親養老新書,牌子 刻著&ldo;西夏揆文書院&rdo;重刻字樣,反映西夏存在著揆文書院的出版機構。
除官府出書外,私人和學校也可能刻印書籍。
西夏刻書種類繁多,計有佛經、詩、文、小說、格言、諺語、文字、 音韻、法律、醫術、日曆、卜筮、咒文、以及用西夏文大量翻譯的漢文 書籍,諸如儒家經典、諸子、史傳、小說、兵書、醫書、版畫,等等。
在這些刻書中以佛經數量最多。西夏統治者建國伊始,即大力提倡宗教, 為了祈求所謂&ldo;福利&rdo;、&ldo;功德&rdo;,往往大量刻印佛經,如公元1189年 (乾佑二十年)夏仁宗仁孝就在大度民寺作大法會,唸佛誦咒經之機, 散發蕃(西夏)漢《觀彌勒上升兜率天經》10萬卷,漢《金剛普賢行誦 經》、《觀音經》等5萬卷。其中《觀彌勒上升兜率天經》施經發願文 中有&ldo;鏤板斯經&rdo;之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夏刻書業的發達。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