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2/2 頁)
一詞的應用範圍,已經擴大了。
2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iddot;陝西上》,引《延綏鎮志》。
部落也以地得名為平夏部。後來建立西夏國家的皇室顯赫大姓‐‐拓跋 氏,就是出自這個平夏部。
除了東山部落、平夏部落之外,還有一批党項羌人遷到綏州(今陝 西省綏德縣)、延州(今陝西延安)一帶居住。党項羌人第二次遷徙定 居之後,由於吐蕃繼續向東北侵擾,被迫於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 年)以後,一度向東遷徙到石州(今山西省離石縣,轄境在今山西三川 河、湫水河流域),以便&ldo;依水草&rdo;而居,由於當地&ldo;永安城鎮將阿史 那思昧,擾其部落,求取駝馬無厭&rdo;1,因此,他們又返回黃河西岸地區, 即回到了銀州、夏州一帶。
党項羌徙居內地以後,&ldo;其所業無桑事&rdo;,專以畜牧為生,從其社 會發展階段看,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和階級對立均已產生,因 此,部落之間表現出喜好劫掠和戰爭。史載: &ldo;党項羌其類意氣不等,因聚黨為兵相伐,強者有其馬、牛、 羊、駱駝。其後支屬更仇殺,輾轉六、七十年,莫能禁&rdo;2。
除互相攻掠外,他們還在唐朝統治者面前,互相指斥,將責任推給對方。
&ldo;比者或有剽劫,必推南山(部落),南山有寇擾,亦指平夏(部落)。
既相排斥,互說短長&rdo;3。唐朝統治者面對著各部落之間的矛盾鬥爭,不 是以調解人的身份去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是有意從中火上加油,制 造矛盾,以便於他們進行分化統治。如在對待&ldo;南山党項&rdo;與&ldo;平夏黨 項&rdo;的矛盾問題上,有意識地貶責南山而抬褒平夏。如當時最高統治的 詔令有云: &ldo;南山党項為惡多年,化諭不悛,頗為邊患。??平夏党項素 聞為善,自旬月以來,發使安撫,尤其忠順,一如指揮,更不猖狂, 各守主業&rdo;4。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