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2 頁)
事實證明,太宗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它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党項 族內一些具有野心的酋豪叛宋自立,&ldo;使中國(宋朝)有後顧之憂&rdo;1。
從此,北宋西北邊防歲無寧日,一場由李繼遷領導的,曠日持久的旨在 恢復祖宗基業、重建夏州地方政權的鬥爭成為不可避免了。
第五節夏州地方政權的重建 一、李繼遷背宋自立及其統一黨項羌諸部 李繼遷生於公元963年(乾德元年)二月,其高祖李思忠在鎮壓黃 巢起義中戰歿,唐僖宗贈宥州刺史,曾祖李仁顏為唐銀州防禦使,祖父 李彝景,父李光■於後晉、後周之際,相繼襲任銀州防禦使之職。幼年 的李繼遷即&ldo;擅騎射&rdo;,長大成人後,&ldo;勇悍有智謀&rdo;2。有一次他率領 十餘騎上山打獵,實然一隻猛虎出現在他面前,他當機立斷地命令從騎 退入林中,自己爬到一棵樹上引弓射中虎眼,虎不久死去,李繼遷也因 此在党項羌裡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公元974年(開寶七年)李光■授 繼遷為管內都知蕃落使。李繼捧入朝獻地,宋政府派遣使者前往夏州發 遣李氏族人赴京之時,李繼遷與其弟李繼沖均持反對態度。繼遷與其謀 士張浦及其族人商量對策。繼遷道: &ldo;吾祖宗食茲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視一方。今 詔宗族盡入京師,死生束縛之,李氏將不血食矣,奈何?&rdo;
繼沖認為: &ldo;虎不可離於山,魚不可脫於淵。請乘夏州不備,殺詔使,據 綏、銀,可以得志&rdo;。
張浦的意見與此相反。他說: &ldo;不然。夏州難起家庭,蕃部觀望,克文兼知州事;尹憲以重 兵屯境上,卒聞事起,朝發夕至;銀州羌素不習戰,何以御之?吾 聞小屈則大伸,不若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聯絡豪右,卷甲重來, 未為晚也&rdo;1。
經過辯論,繼遷採納了張浦的計謀。恰在這時,太宗派遣使者已至銀州, 於是繼遷詐言乳母死,需葬於郊外,將所有兵器藏於喪車之中,與其家 1《宋史》卷258,《曹偉傳》。
2《長編》卷25,雍熙元年九月。
1《西夏書事》卷3。
族親信數十人,逃至&ldo;善水草,便畜牧&rdo;2的地斤澤(離夏州東北300裡, 今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巴彥淖爾)。並以此為根據地,統一黨項羌諸 部,聯遼抗宋,從而開始了他的漫長的旨在恢復祖宗基業的鬥爭。
如何統一黨項羌諸部,使其形成拳頭共同抗宋呢?當時擺在李繼遷 面前的既有有利條件,也有不利因素。其有利條件是&ldo;西人以李氏素著 恩德&rdo;1。可以說李繼遷所在的拓跋部在群羌中實力最強,威望最高,並 且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同時,拓跋部所建立的夏州地方政權,一直得 到中原王朝的承認,以及宋太宗錯誤地接受繼捧獻地,為李繼遷找到反 宋的藉口,等等。其不利條件是党項羌諸部&ldo;雖各有鞍甲,而無魁首統 攝&rdo;2,&ldo;族帳分散,不相君長3。也就是說,党項羌內部還處於一種無 統一領導的分散狀態。同時,這些分散的党項羌部,鑑於宋朝的強大和 繼遷力量的弱小,在反宋與擁宋的問題上,往往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首鼠兩端。因此,要將他們統一到李繼遷的旗幟之下,是一件很不容易 的事。李繼遷在此歷史背景下,為了儘快地統一黨項羌諸部,果斷地採 取了如下對策和措施。
宣傳祖宗功德,爭取酋豪支援。李繼遷在地斤澤樹起反宋旗幟後, 利用&ldo;戎人不忘李氏&rdo;4,&ldo;(李氏)世澤長存,人心思舊&rdo;,以及羌人 &ldo;宗貴種&rdo;的心理狀態,&ldo;出其祖彝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