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軟禁首相(第2/2 頁)
他們深知德國的國力已經因長期的戰爭而疲憊不堪,如果再繼續戰鬥下去,只會給國家帶來更多的災難。
然而,德皇心中的怒火併未平息,他依然對韓林的行為感到憤慨。
但貴族們提醒道:“陛下,請冷靜思考。我們必須明白,英法兩國之所以沒有行動,無非是因為他們畏懼韓林的強大勢力。
如果我們現在與韓林發生衝突,那麼他很可能會轉而投向協約國一方。到那時,德國將面臨滅頂之災。”
德皇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他意識到貴族們說得不無道理。他不禁想起了當年俾斯麥執政時的情景。
俾斯麥上臺後,大力打壓舊貴族勢力,並積極推動工商業的發展。這一舉措使得國內經濟繁榮,但也引起了許多上層人士的不滿。他們原本期望透過戰爭來獲取更多利益,但如今卻陷入困境。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德皇最終決定暫時放下個人情感,以國家利益為重。
他知道,現在並不是與韓林對抗的時候,而是要保持低調,避免激怒對方。
於是,他選擇了示弱,表示願意接受韓林提出的條件。儘管內心充滿了無奈和不甘,但他明白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德國免受更大的損失。
威廉二世立刻向韓林回電道:“俾斯麥違背皇帝意願,私自擴大戰事,陛下英明果斷,出手制止,挽留德國於危難,甚是感激。
特免除俾斯麥首相職務,今派出貝特曼為首的使團,參與議和。德國停戰的決定始終不變,望陛下放心。”
很快,德國就有了回覆,韓林接到電報後,立刻將其公開,以顯示德國方面的誠意,並向英法等國發出警告:如果他們的軍隊繼續肆意妄為,那麼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各國大使紛紛表態,表示在和談期間不會再動用武力。然而,他們也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大漢帝國的皇帝能夠擔任和談的主持人,引導整個和談程序。
因為他們已經無法忍受各國之間無休止無意義的爭吵和辯論。
韓林自然知道這些人想要幹什麼,但他還是故作推辭道:“我只是一個外國人,插手你們各國的事務似乎不太合適吧?”
各國大使們見韓林不願意,於是便多次聯名請求。面對如此情形,韓林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接到了來自英法兩國的通知後,俄國政府很快做出了回應。
如今的俄國沙皇是亞歷山大三世,他的父親就是被民意黨人刺殺身亡的亞歷山大二世。
對於這位新上任的沙皇來說,他最關心的問題並不是如何推動國家的發展和進步,而是如何鞏固自己手中的權力。
因此,他對於任何可能導致國內不穩定因素出現的事情都會保持警惕。
如果此時選擇與他國議和,那麼之前俄國在戰場上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這會使得國內的反對勢力崛起,從而影響到他的統治地位。
因此,亞歷山三世決定堅持戰鬥到底,並不斷擴大戰爭規模以轉移國內矛盾。此外,當得知韓林即將介入此事時,亞歷山三世感到無比憤怒。
他認為韓林是個可惡至極的傢伙,因為他的存在,使得原本已經疲憊不堪的俄軍又要面對更強大的敵人。
而如今的大漢帝國正處於太子監國時期,主少國疑,這給了亞歷山三世一個很好的藉口來發動戰爭。
幾日後,當韓林準備參加議和時,突然接到國內電報,沙俄集結二十萬兵力,由外蒙入侵大漢,沙俄遠東海軍艦隊配合陸軍向東北進行滋擾。
東北三省總督依克唐阿正率軍節節抵抗。蒙古首領薩木其疏於防範,損失慘重,主力騎兵已退入內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