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袁紹的煩惱(第2/3 頁)
“沮授。”
“公與,他真的能讓李斜離開冀州?”
“我去與他談談,相信他會讓李斜離開的。”
“好,那你去與公與談談,若能讓李斜離開冀州,我記你一功。”
自從李斜出征張燕後,袁紹就分沮授所督的三軍,讓郭圖和淳于瓊各督一軍。
沮授也感覺到袁紹對自己已經不太信任,因此平時也比較少活動,同時對袁紹也頗為失望,不再對他勸諫什麼了。
平時從未登門的逢紀來訪,他感覺到必是和李斜有關,他也聽到了張燕歸降李斜的訊息。
果然,逢紀進府坐定後便說道:“袁公近日食宿不安,公與可知為何?”
沮授哈哈一笑道:“元圖此來,是欲讓我勸揚威將軍離開冀州嗎?”
逢紀一驚,他想不到自己還沒說,沮授就猜到自己的來意了。
他便也不需要再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你與李揚威相善,如今李揚威得張燕十幾萬降眾,你說袁公能安心嗎?曹操待李揚威恩厚如山,尚見背叛,況袁公此前曾欲圖李揚威。如今能讓李揚威離開冀州者,唯有公與你啊。”
“若讓揚威將軍離開冀州,他將何往?”
“荊州。”逢紀說道。
沮授也早猜到是荊州,現在如果讓李斜離開冀州,除了荊州,他也沒地方可去了。
但是荊州現在有劉表和張繡,再讓他到荊州,便只能向南發展。
而向南,則必與孫策交戰。
“就算李揚威願意去,可劉鎮南會同意嗎?”
劉表就是鎮南將軍,有時為了表示尊重,會以官職稱呼。
“曹操屢犯南陽,而張繡難敵曹操,南陽若為曹操所佔,則劉景升必危。因此,李揚威如果領兵到南陽與張繡合兵拒曹操,使荊州安穩,劉景升又如何不同意呢。而且,李揚威坐鎮南陽大郡,若再取得汝南,豈不是一方霸主。”
逢紀意思很明顯,李斜現在的實力要比張繡強,如果李斜到了南陽,則南陽必是屬於他的。
“南陽和汝南離許都太近,曹操不可能讓揚威將軍穩坐的,如若到荊州,必只能向南奪江東之地,劉鎮南願意相助嗎?”
曹操定都許縣,怎麼可能讓你安穩的在南陽和汝南,這也是曹操攻打張繡的原因。
逢紀發覺自己想的有點簡單了,忙道:“劉鎮南當然願意,幾年前孫策父孫堅死於荊州,孫策與劉鎮南有父仇,總是想要為父復仇。劉鎮南當然也希望有人助他剿滅孫策,也好讓他無後顧之憂。”
沮授認為如果能和劉表合兵奪得江東之地,那也是很好的地盤。
畢竟北方現在是曹操與袁紹必奪之地,以李斜現在的實力還不能爭奪,爭到了也難守住。
“既然袁公有所差遣,授便去與李揚威說說。”
逢紀告辭回去向袁紹覆命,讓人去向中山甄氏提親,不過是替李斜提親。
沮授奉命來到常山元氏,見過李斜,向李斜賀喜道:“李將軍真神勇,不但收得良將萬眾,更是欲抱得美人歸了。”
李斜還不知道袁紹要將甄氏讓給他,此前他曾聽聞,袁紹要讓甄宓嫁給他的二子袁熙。
袁紹現在在冀州的勢力自然不必說,甄家雖然在冀州是名門世家,也不得不給袁紹面子。
李斜當然也知道甄宓,不過他就算得到張燕和十幾萬部眾,也還不敢打袁紹的主意。
袁紹擁有四州之地和十幾萬正規兵馬,雖然自己現在也算擁有十幾萬部眾,但那哪能一樣。先不說這十幾萬部眾是不是真心為自己效命,就算是,那戰鬥力也是不堪袁軍一擊。
袁紹麾下的顏良和文丑二將並不是浪得虛名,幾年前他們征討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