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三個大人全給雷到了。
王天敘跑出來抱起兀自喋喋不休的王守仁,問:&ldo;你從哪學來的?&rdo;
小守仁眨了眨那雙大眼睛,道:&ldo;父親念書時聽見了,便記在心裡。&rdo;
眾人驚愕不已。
這一年,王華參加進士考試,高中狀元,舉家遷居到北京。
為了使王守仁接受更好的教育,王狀元花了大筆&ldo;擇校費&rdo;把他送到了一所師資力量雄厚的重點中學念書。
王守仁同學領悟很快,能舉一反三,其聰明程度讓老師們倍感驚訝,可是不久之後,老師們就發現了不好的苗頭。據同學反映,王守仁不是個好學生,不願意在私塾裡坐著,卻喜歡舞槍弄棍、讀兵書,還經常討論稀奇古怪的問題,寫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有人曾在他的課桌上發現一首打油詩: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如此古怪的詩在當時的科學條件下沒人能讀懂,於是老師們一致判定這孩子思想有問題,準備找他單獨談話。
可沒過多久,問題少年王守仁就主動找到老師,問了他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成了他一生的真正起點。
問題是:&ldo;何為第一等事?&rdo;
注意,這標誌著少年王守仁已經開始考慮人生的價值問題。多麼不俗的孩子!可惜,一個庸俗的老師給了一個庸俗的答案。不過正是這個答案成就了王守仁早熟的名聲,也留下了這個故事。老師回答說:&ldo;唯讀書登第耳。&rdo;這和我們今天教育小孩要考重點大學差不多,雖然善良,但卻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
聖人童年很華麗(2)
王守仁搖了搖他的大腦袋,不以為然地說:&ldo;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rdo;
一個十歲就立志要當聖人的小孩,翻遍古今中外的史書也找不出幾個,更何況是在明朝那個盛行&ldo;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rdo;的時代。
有夢想不足以使一個人到達遠方,但到達遠方的人一定有夢想。
許多年後,當王守仁冥思苦想,追尋生命中那顆&ldo;良知&rdo;時,兒時的這段朦朧的插曲讓他恍然大悟‐‐良知天然呈現,不用去外界尋求。何為第一等事?問得好!問出了人為什麼活著,做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路,什麼樣的日子才值得去過。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雙合腳的鞋,從這一點發散開來,王守仁進一步得出&ldo;心外無物&rdo;的結論。真正的生活在內心,只有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兒時那看似荒誕不經的一問。
同時,這件事也讓老師和同學見識了王守仁的機智和口才。從此,縱橫家王守仁在同學中間享有很高的威信,經常趁老師不在教室,帶領同學們浩浩蕩蕩跑到學校外面玩耍。這幫逃學威龍一般被分成兩派,每派都有自己特製的旗幟,由王守仁統一排程。
於是一聲令下,只見兩派人馬左衝右突,大呼小叫,變換陣形,宛若戰場。
正當王守仁興奮得手舞足蹈時,一張陰沉的臉出現在他背後,&ldo;戰場&rdo;上的小朋友登時都僵在了原地。王守仁卻還忘乎所以,但也慢慢覺察到氣氛不對,他緩緩轉身,看見了此刻他最不願意見到的人‐‐王華。
王華自從當了狀元,便被分配到翰林院深造,每天的工作就是泡一壺茶,坐下來學習學習檔案,領會中央的最新指示。
恰好這天單位沒有下達檔案,王華便提前下班回家,於是,王守仁被逮了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