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第1/2 頁)
190年11月19日南人民軍的一批將領和某些前黨政領導人發起成立一個繼承南共聯盟傳統的新黨:共盟‐‐維護南斯拉夫運動。
12月24日舉行了第一次代表大會。
第三節 各共和國的多黨制自由選舉
190年是南斯拉夫的大選年,按照慣例應在4月進行聯邦議會選舉。實行多黨制後,新成立的各反對黨以準備不及為由要求推遲大選。經過協商,最初決定大選推遲到6月底
2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進行,後來又推遲到年底進行。
最後,南斯拉夫聯邦解體,聯邦議會不復存在,大選也無需進行了。
各共和國議會的選舉先後不一。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在190年4月經過兩輪投票,斯共盟‐‐民主革新黨的候選人米。庫昌擊敗斯民主反對派(德莫斯)的候選人普契尼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但在斯議會三院的240個席位中,德莫斯獲126席,佔424%;左翼各黨b(共盟、青盟、社盟)只獲74席,佔308%;其他小黨和無b黨派人士獲40席,佔167%大選後反對派控制了議會,議長b和副議長都由反對派擔任。德莫斯的主要成員基督教民主黨的主席佩特爾萊出任共和國總理。
斯共盟‐‐民主革新黨在議會大選中失敗後,淪為在野黨,黨的地位急劇下降,黨員人數銳減,由1989年中的103b萬人減到190年中的24萬人,減少了34,由於黨費收入b a減少,黨已負債纍纍,不得不將黨的辦公樓出租。並裁減3a4的黨務工作人員。黨的主席齊。裡比契奇已回到盧布林雅那大學執教,他在黨中央的工作已成為業餘兼職。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的議會大選在190年4月和4月進行,經過兩輪投票,在議會三院346個席位中,克羅埃西亞民主共同體獲49%的席位,克共盟‐‐民主改革黨獲27%的席位,其他小黨和無黨派人士獲14%的席位。
克民主共同體已完全控制議會,其領導人弗。圖季曼當選為共和國總統,核心領導成員斯。。梅西奇當選為總理。
1庫昌當選總統後,為了便於行使職權,已退出斯共盟‐‐民主革新黨。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26
克共盟‐‐民主改革黨在大選中失敗,喪失執政地位,淪為在野黨,黨員人數急劇減少,由1989年中的2986萬人減b到190年的6萬人,減少了44。黨的經費十分緊張,克羅a地亞文的黨刊已停止出版,黨務工作者的工資已打折扣發放,黨中央有200多名工作人員被解僱。
黨中央書記對他們說,為了便於找到工作,可以去參加執政的克民主共同體。
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的議會大選在190年11月和12月進行,經過三輪投票,在議會兩院的240個議席中,穆斯林族的民主行動黨獲86席,佔3483%;塞爾維亞b族的民主黨獲72席,佔30%;克羅埃西亞族的民主共同體獲44席,佔1833%;波赫共盟‐‐社會民主黨獲14席,佔b483%;改革力量聯盟獲12席,佔4%;其他小黨和無黨派b人士獲12席,佔4%。
大選後無一政黨在議會中佔過半數,形成三大政黨鼎立的局面,三黨獲得的席位數與共和國境內的民族構成基本上相適應。大選中同時選出共和國主席團委員7人(穆斯林族3人,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各2人)
,波赫共盟提出的候選人沒有一個當選。大選後三個主要政黨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