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2/2 頁)
等級,另一方面成立了國家計劃委員會,先後對財政制度、預算制度、稅收制度和銀行職能等進行了調整。在完成了這一切準備工作以後,阿爾巴尼亞先後執行了兩個一年計劃(1947和1948年)及一個兩年計劃(1949~1940年)。
縱觀上述措施和當時的歷史條件,應該說,有的是必要的和正確的,但從整體上看,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對本國生產力發展滯後、戰爭破壞嚴重等實際情況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相反,由於急於解決所有制問題而忽視生產力的發展,在開始加速建立主要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的同時,不加區別地普遍打擊和壓制了幾乎所有本國私人資本。與此同時,透過行政命令實行強制的公有化,為按照蘇聯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打下了基礎。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3
第四節 阿爾巴尼亞共產黨的黨內鬥爭和阿南、阿蘇關係
一、阿爾巴尼亞共產黨的黨內鬥爭在全國解放後的頭幾年裡,圍繞前進道路的選擇和國家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內有過激烈的鬥爭。
這場鬥爭首先是在恩維爾。霍查和政治局委員賽依弗拉。馬利紹瓦之間展開的。
據1946年2月21日召開的黨的五中全會揭露,賽。馬利紹瓦認為,在剛剛解放的阿爾巴尼亞建立起來的新的民主制度,應該是屬於資產階級型別的民主制度。他主張緩和階級鬥爭,建立更加廣泛的陣線,吸收更多的民族主義者參加議會。在經濟領域,他認為應同時存在社會主義和私有的兩種經濟,主張讓私有制經濟的發展不受監督和限制,給它提供廣泛的活動領域和發展餘地;他還反對支援城鄉合作經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