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作者:神精質
申明:本書由(。。)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預覽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楔子一 道士先生
道士先生(一)
15歲前,易元生活在地球、中國的一個小山村。求學多年,易元也覺得那村子不僅落後,還有點古怪。
整個世界都大踏步進21世紀,這村子裡還是一貫的老風俗、老習慣。
那山埡上的小廟最甚。
小廟地處與鄰村相隔的一處山凹。旁邊有顆矮矮壯壯的黃桷樹。一到夏天,枝葉繁密,佔地極寬。幾乎把山凹補齊的和兩邊山勢相平。這原是敬山神土地的小廟,歷時甚久,可除了破敗的四壁和一塊爬滿蛛巢的“老年人活動中心”豎匾,什麼也沒留下。
這裡是閒的慌的老人們初一、十五的party之地。十里八鄉,齊聚一堂,奇形怪狀。也還有許多小孩,熱鬧非常!因為這裡不僅熱鬧好玩,能吃到一些雖過期的零食,還可在那棵又粗又矮的黃桷樹上爬上爬下。也算是小孩子的“遊樂場”。
易元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卻也覺得這裡的最香。這簡直是佔盡了吃百家飯的天時地利人和了。雖然,在偷看過老婆婆們煮飯後對那茅草廚房避之如蛇蠍。
8歲時發現這好處後,易元就將到這蹭飯“規律化”了。認熟他也被他認熟的就是這廟裡的個管事。人們有的傳說七十多歲,有的又傳是八十多歲,老頭老太太們卻都很恭敬的稱他為道士先生。易元曾經糊塗過一陣,廟裡住的可是和尚,而且道士也就罷了,後面還要加個先生,這個稱呼有點怪!
黑油油的長髮胡亂挽的個髮髻,插根發黑還有點彎曲的黃銅棍,再有凌亂的黑白相間的鬍子,難得漿洗的古董級的長衫,這不就是標準的臭道士裝麼?
所以,易元苦惱過一陣也就不理會了。
道士先生不缺錢置新衣。一個小木箱長年累月的在門口放著,初一十五多少有些香油錢,雖然那食物都是大家湊的。可是總有空手的,總不好意思白吃不是?況且遠近做道場、看風水、選墓地也都是少不了道士先生的,怎會缺錢。
但易元卻知道道士先生的唯一花費就是地攤書了,還是盜版的。“總不會是留的棺材本兒吧?”易元曾經不無惡意的想。
蹭飯長久了,一老一少一來二去也就混得熟了。小易元為人本就乖巧、討人喜歡。後來有時沒去成,道士先生還會好心的問問。那時易元才發現道士先生一身裝備挺髒,牙齒卻極潔淨,極健康。
後來知道易元是個孤兒,對他更是關照。特意安排到有葷食的位置,因為為了照顧那些幹體力活,和表演的(舞龍燈、踩高杆、唱地方戲什麼的),總是開了個小灶。
黃桷樹下在搞活動時,道士先生也在門口放個自己做的泥塑菩薩,擺著些香蠟紙錢,大家也總會投幾個錢,一樣點上幾隻,的確多很多很有感覺。
易元總覺那些小孩子太煩人,稍稍碰著就是哇哩哇啦。所以每次蹭飯畢,門檻就成了他的位置。看著旁邊嫋起的青煙,盤旋的燒燼的紙錢,聽著屋中“啵啵”的木魚聲,的確很有中“玄談”的古韻。雖然道士敲木魚有點兼職的嫌疑。
的確是玄談,談的太懸了。堂中一張小桌,左右長凳上坐的自然都是十里八鄉“德隆望勳”的傢伙們。道士先生時不時在壞掉半邊的木魚上“啵”一下,老“朽”們徒自喋喋不休,從雞毛蒜皮到三皇五帝,無所不侃。
混得熟了,易元的膽子自然愈發的壯了。也不再佔著門檻,直接挨著道士先生坐下。看著仍然在哇哩哇啦的小屁孩,很有一種昇華感。
敲魚唸經要全套,於是破例就有了唯一的花銷,一本《金剛經。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