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3 頁)
[國際政治]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作者:劉祖熙【完結】
序 言
1989年秋冬發生的東歐政局的劇變,改變了戰後世界政治的格局,是當代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
五年來,國內外學者紛紛撰文著書,從不同的立場評說東歐之變。有的西方政治家把它歸結為&ldo;社會主義的大失敗&rdo;。
我國少數學者則把它歸咎於西方國家的&ldo;和平演變&rdo;戰略和東歐國家領導人的&ldo;叛變&rdo;。
如何正確評價東歐之變?
我們應當從東歐之變中吸取哪些有益的歷史教訓。這些問題要求我國研究東歐問題的學者、專家作出明確的回答。
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正像資本主義已經代替封建主義一樣,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東歐劇變的原因不應當從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中尋找,而應當從不符合東歐國家國情的蘇聯模式中尋找。戰後東歐歷次危機無不由僵化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和黨的決策的失誤以及領導人的主觀主義、唯意志論所引起。
南斯拉夫模式走向另一個極端,由於權力過分分散,國家失去宏觀控制能力。
實踐證明,這種模式也是經不起歷史考驗的。
在強調上述內因的決定作用時,我們也不應低估外因的作用。不容諱言,東歐劇變有蘇聯的背景,戈巴契夫的&ldo;新思維&rdo;對東歐的劇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西方國家的&ldo;和平演變&rdo;戰略在東歐劇變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東歐劇變有一個由漸變到突變、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對戰後44年東歐各國的經濟和政治發展作系統、全面的研究,才能看清東
歐演變的歷史軌跡。有人說,共產黨在東歐接管政權是蘇聯的&ldo;革命輸出&rdo;,是蘇聯戰略利益的需要,所以,東歐危機的&ldo;原罪&rdo;始於194~1944年。
這是一種偏見。
它抹煞了包括共產黨人在內的東歐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中浴血奮戰的功績。從當代東歐史看,194~1948年是政治經濟發展良好的年代。
東歐人民走在人民民主的道路上,滿懷愛國激情,迅速醫治了戰爭創傷,恢復了國民經濟,改善了人民生活。
東歐多數國家的危機淵源於1948年被迫接受蘇聯模式。1946年的波蘭和匈牙利事件是危機爆發的第一次訊號。以1946年波匈事件為契機,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東歐改革運動。但東歐的改革始終沒有擺脫改革‐‐失敗‐‐危機的怪圈。改革以失敗而告終,最後導致政權易手。改革失敗的原因很多,有內部的和外部的,有主觀的和客觀的;從深層次上說,囿於傳統觀念,未能徹底擺脫舊模式的框架,沒有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目標模式,是根本的原因所在。
東歐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經驗教訓是多方面的,是極為深刻的,正確吸取他們的經驗教訓,對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大有裨益的。
本書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八五重點研究課題的一項成果,由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外交部等的八名學者共同完成。書中的觀點只是作者們的一家之言,由於我們理論水平不高,佔有資料不全,不妥和錯誤之處,懇請學術界同仁和廣大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目 錄
序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