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第1/2 頁)
米洛舍維奇在直接選舉中以獲得6434%的選票當選為塞共b和國總統,德。澤萊諾維奇出任總理(他於191年12月辭職,由拉。博若維奇繼任)。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26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議會大選在190年12月舉行,經過兩輪投票,在議會124個議席中,黑山共盟獲83席,佔664%;b各反對黨獲42席,佔336%。
黑山共盟領袖莫。布拉託維奇b戰勝改革力量聯盟的留。斯坦科維奇當選為共和國總統。黑山共盟中央書記米。久卡諾維奇出任總理。
總之,190年,6個共和國先後進行議會大選後,共盟(及其後身)
在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佔有優勢。
原共盟的成員在斯洛維尼亞和馬其頓當選為共和國總統,但斯洛維尼亞議會已被反對派控制,馬其頓共盟在馬議會中只佔14的席位,必a須與其他政黨聯合行動。在克羅埃西亞和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共盟喪失了執政地位,淪為在野黨。
第四節 南斯拉夫聯邦的瓦解
在長期嚴峻的經濟和政治形勢下,民族主義和地方主義日益泛濫。南斯拉夫的聯邦制逐漸失去凝聚力,各共和國的多中心主義和分離主義傾向越來越明顯。尤其是西部兩個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公開主張實行邦聯制,實質上是要脫離南斯拉夫聯邦,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
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是南聯邦中兩個最發達的共和國,它們以全國30%的土地和29%的人口生產了43%的社會產品。它們的人均社會產值分別比全國的平均數高一倍多和高14。它們的出口佔全國的41%,進口占40%。它們的a旅遊業發達,外匯收入較多。它們的職工平均工資最高,失業率最低。這樣看來,它們似乎是南斯拉夫的&ldo;天堂&rdo;。可是
62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和當年處於同一發展水平的奧地利或的裡雅斯特地區相比,它們的生產和生活落後了一大截,而且差距在繼續擴大。因此,多年來兩國一直感到留在聯邦內&ldo;吃虧&rdo;
,被東部不發達地區&ldo;拖了後腿&rdo;。例如,兩國每年要把社會產值的2%強(約6億美元,人均90美元)用於援助不發達地區。兩國要把巨額稅款上繳聯邦預算,聯邦預算的支出中有80%是直接軍費或間接軍費,而在南人民軍中兩國官兵所佔的比重很小,190年斯族佔232%,克族佔1249%,都低於人口的比重。
b再者,兩國儘管經濟情況較好,由於使用聯邦統一的貨幣,不得不共同承擔嚴重通貨膨脹的後果。當然,東部地區是兩國許多產品的原材料產地和銷售市場,獨立後原有的經濟聯絡會受到一定影響,但這方面的困難不是不可克服的。兩國期望獨立後加緊發展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大力增加向西方的出口,力爭儘快成為歐共體成員國。同時兩國也害怕塞爾維亞咄咄逼人的霸權主義,擔心它控制聯邦機構來發號施令。
斯洛維尼亞是瓦解南斯拉夫聯邦的急先鋒,克羅埃西亞則緊隨其後,亦步亦趨。
1989年7月斯洛維尼亞議會透過了斯憲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公民討論。修正案的內容有:斯洛維尼亞是主權的人民的國家;斯洛維尼亞人民擁有不可剝奪的完全的自決權(包括分離和與別國聯合的權利)
;斯洛維尼亞享有完全的經濟主權,可以自由支配境內的自然資源;在聯邦機關的決定損害斯權益時,共和國機關可採取措施保障憲法規定的權益;只有斯議會有權在境內宣佈非常狀態和採取特別措施;和平時期不經斯議會同意,不得在斯境內使用武裝力量。在全民討